阳朔:逍遥快活似神仙 |
历史,保存完好,桥身全是石头垒出来的,没有用一点水泥之类的东西,古朴大方,两边各有一株上百年的古树,远处油菜花开,桥下流水悠悠,一派古风,颇具诗意。
桥的拱形和水里的倒影形成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又似十五的月亮,皎洁而安逸,却不知那青藤已悄悄地爬满了桥身,不时还有几枝顽皮地伸到水里,扰动了一池碧水。也不知是它装饰了桥,还是桥装饰了这条河。不知有多少人在桥上看过风景,又发生过多少感人的故事!... |
21CN旅游 2007-05-06 |
|
阳朔:逍遥快活似神仙 |
水四面环山特殊地形的绿色小半岛—大河背,岛的四周竹林环绕,背面及四周矗立着秀丽的山峰,它的层次分布,远近高低是那么的和谐,仿佛出自名画家之手.。中国二十元人民币背面图景正是拍摄于此处。
漓江的天姿国色,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江水清澈迂回,山峰奇特苍翠, 童子拜观音,骆驼过江,九马画山,海龟上山……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从我们身边过,船在江山走,水在画中游,漓江以其啊娜多姿的柔媚吸引着我们,水平如镜... |
21CN旅游 2007-05-06 |
|
去南沙 感受珠江口的海滨风情和现代气息 |
南岭塔,高45米,登上南岭塔极目远望,大角山炮台和东莞沙角炮台隔江对峙。朝北眺望,当年林则徐所建“金锁铜关”隐约出现眼前。塔上凉风劲爽,悬在角梁下那56只风铃随风叮当作响,十分动听。
[IMG]/Photos/Guangdong/Gz/100_0048.JPG[/IMG]... |
景天下 2007-05-01 |
|
五一,到婺源去采茶 |
茶林密布于山林之中,真可谓“深山出好茶,好茶在高山”。 长溪村是一个僻远的山村,是婺源著名的产茶之村周边云雾缭绕,溪水潺潺,常年不断。是“婺源绿茶”“得雨活茶” 优质的现代化茶叶生产基地。茶园基地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富氧离子含量高,无任何污染,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为生产高品质、天然绿色茶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center][IMG]/Photos/Jiangxi/w... |
婺源县赋春镇报道组 2007-04-27 |
|
坝美:如同梦境的世外桃源 |
往广南的车从昆明南城的客车站出发,这里堆积着开往附近各地的长途短途车,在无数车和人的拥挤中,我终于在远离入站口的地方找到了它,车上的人已经快满了,赶紧找到自己的座号(不,是卧号),在上铺,被子摸上去湿湿的,一开始不肯往身上放,到夜深寒气袭来,也就不再穷讲究了,裹得严严实实,只怕感冒坏了此行的兴致。
[center][IMG]http://img001.photo.21cn.com/photos... |
21CN旅游 2007-04-26 |
|
坝美:如同梦境的世外桃源 |
已是中午时分,太阳当空照着,有些酷暑难当。小船靠岸,不远处马匹悠闲地啃食路边青草。见我们上岸,有人牵马套鞍,鞍后的马车只是简单的木板搁着两条长凳,搭着布帘遮挡阳光。一路颠簸,紧紧抓住扶手,下车时手上蹭了洗不去的绿漆,日本同学说从来没坐过这样的马车,这可能超出他的想象范围吧,不过,在中国旅行,什么都可能发生,再说了,当年孔老夫子出游的马车估计也就这么简陋。前方就是最后一段水路,坐船穿出温拿洞,就到了... |
21CN旅游 2007-04-26 |
|
坝美:如同梦境的世外桃源 |
河床不是卵石,是会陷下去的泥,陷在泥里匆匆洗了个头,听见不远处有男子说话,往左侧一看,哦,那边就已经是男河了,有男子在洗澡,这下更是手忙脚乱地洗了澡,爬上树,磕磕绊绊也顾不上了,胡乱把头发揉搓理顺,算是沐浴完毕。
这里的女子里里外外都要张罗,从地里收工回来,在河里洗个澡,地里掐把菜,在河里淘米洗菜,开始做饭,天已经黑了。但先吃饭的却是男子,婆婆和媳妇只能在旁边,将彩线搭在柱子上,开始织... |
21CN旅游 2007-04-26 |
|
岩茶飘香一场醉尽在武夷山 |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东南,人曰“踏入武当景远幽,六月炎夏变成秋”。... |
21CN旅游 2007-04-26 |
|
福建:南边土楼北边茶[图] |
雨季节,独自一人撑伞上山,点一壶大红袍,一边手捧茶杯细细品茶,一边同经营茶铺的老婆婆聊聊武夷山那些久远的传说,梦想着下山时能偶遇山中神仙,赠自己一段旷世奇缘。
世居武夷山中的老茶农曾告诉我,泡武夷岩茶讲究“高冲低斟”,高冲是为了翻动茶叶,将附着在茶上的尘土冲到上面;低斟则能保证茶叶不会走香。我也曾按照他说的方法在家试过几次,不知是手法不对,还是不在山中早已没了那份品茶之心,泡出的茶总没... |
21CN旅游 2007-04-26 |
|
福建:南边土楼北边茶[图] |
在村子里你能很容易找到当地最著名的土楼——德远堂,及祠前二十四条石龙旗杆。这里从清朝时期就开始见证着科举登科的族人辉煌。如果住宿的话,就住在裕德楼好了,一座半圆的老土楼,带着历史的标签也带着几代人的感情。普通的民居土楼同样值得一看,塔下村几代人世居于此。这是历史,更是生活。农户散养的家禽,在土楼的庭院里踱着步;年长的老人坐在阳光下晒着太阳,泡着功夫茶;女人们灶前井边地张罗着一大家子的... |
21CN旅游 2007-04-26 |
|
黄姚 那数不尽的沧桑 |
碧波荡漾的姚江,寂寞悠长的石板街巷,古色古香的院落……一切都远离尘嚣。
... |
21CN旅游 2007-04-22 |
|
世界最著名7个恐怖风景区 |
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尤其是其腹地“双湖”一带,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人以往的审美经验。
“无人区”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野生动物园。这里的草原很宽广,只是青草生长期短,但更多的还是大片的戈壁。当汽车在没有公路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奔驰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野马和羚羊群,其他如:鹿、藏野驴、野牦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现在视野里,然后消失在远方。... |
21CN 2007-04-21 |
|
婺源 白云深处有人家 |
要去看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必须经过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这是在婺源年代最久远的一条小巷(据说修建于大唐盛世的年代)。小巷很窄,并排只能通过两个人,只要对面村民挎着竹篮朝我们走来,就只能踮起脚让对方先过。小巷两旁的房屋年代已很久远,墙上长出了半人多高的青苔。经历史岁月的冲刷,墙体出现了一条条的黛色痕迹。脚下的青石板路凹凸不平,每一个小坑都泛出幽幽的青光。在这具有远古气息的小巷中穿行,仿佛走... |
21CN旅游 2007-04-20 |
|
婺源 白云深处有人家 |
又过了一会,河流的水面上升起一股白色的薄雾,随着河水的流动慢慢展开,远处的高山、田野以及黑白相间的徽派古民居,渐渐地融入轻纱般的雾色之中。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升得老高,我们这才感到空空的肚子,于是赶紧朝河对岸的村子走去。走进村子,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汪口的俞氏宗祠。俞氏宗祠的建筑年代是1744年,属清代中轴歇山式结构,内有祠堂、书院、花园等,总占地面积1116平方米。整个祠堂以细腻的木雕工艺... |
21CN旅游 2007-04-20 |
|
婺源 白云深处有人家 |
才的情景,过瘾,真过瘾!同行的一个朋友突然放大嗓门说:“大家静一静,我朗颂一首诗:‘古树高低屋,细雨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诗!”我们的“大诗人”接着又说:“婺源好似一个绿色的大公园,而晓起则是这个公园里的一处绝佳景。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古街小巷,青石铺就的千年古道,清风碧野的自然环境,真可谓人间仙境!”
... |
21CN旅游 2007-04-20 |
|
婺源 白云深处有人家 |
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房屋高低错落有致,各种桃树、杏树、梨树点缀其中,屋后高大的古树连成一片。村中的白色炊烟袅袅升起,与树林间的晨雾相融,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只听得身边相机快门声响彻一片,由近至远……
在离开婺源回家的路上,大家都有竟犹未尽的感觉。一位同伴感慨地说:“婺源就像一位没出嫁的大家闺秀,可人可爱。”我们驾车一路欢歌开离了婺源,分手时相约明年再来看她。... |
21CN旅游 2007-04-20 |
|
婺源 白云深处有人家 |
离婺源最近的机场是景德镇机场,两地相距98公里,最远的是南昌机场。
铁路:进出婺源的几个方向都有铁路。南昌、鹰潭、上饶和衢州等站,一般都有列车停靠。
公路:婺源(紫阳镇)有直达苏州、上海、杭州、萧山、绍兴、宁波、温州、深圳、广州、南昌等地的旅游班车。
2、婺源交通:
在婺源境内,中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有小巴可以出租,数量有限。在婺源县城,有很多的摩托车以及... |
21CN旅游 2007-04-20 |
|
从业者自曝旅游业黑幕 五一旅游八大陷阱逐个数 |
相当于低质团,旅行社会在景点、飞机、住宿、餐标上面节约成本,在行程上一些文字会有透露,如“外观”、“远眺”、“车游”都是说不进景点的,“自费”则是说明要自己付门票的,“晚机去早机回”,一般这样的团最便宜,四天的线路只有两天时间在玩,另外不标明餐费,仅做8元或者10元餐标,比正常情况下的团餐少10元左右。
陷阱七:“一人成行”竟是“卖猪仔”
旅行社经常在某些线路面前打... |
广州日报 2007-04-19 |
|
游界传闻:中国最黑的十大景区 |
行动,在这个物价高出内地近一倍的西藏首府,不是用传说中的哈达和青稞酒,而是以先“宰一刀”的方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不说酒店宾馆价格的成倍提升,就是车站外面乱七八糟挤堆的出租车,司机开价就是60元,而原来正常的价格是30块。想大赚一笔的不仅仅是拉萨的宾馆,在首批乘火车进藏游客还没完全卸下风尘的时候,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就将布达拉宫旺季的门票价格,从100元提高到了300元。布达拉宫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来自西藏... |
网上 2007-04-16 |
|
小伙5000元游历61座城市 |
“随着我不断长大,爱好也发生了转移,火车成了我的‘新宠’,每次和父母出远门,能坐火车的都要坐,那铁轨间节奏感极强的‘咯噔’声就像欢快的旋律。”赖炜介绍,他对火车一直都很“迷恋”,家中也有不少收藏的车模,问其原因,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因为它无论风吹雨打,都可以把自己送到更远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多么让人期盼。
虽然对火车“情有独钟”的原因看上去有点幼稚,但这促使赖炜一直都怀着一个... |
金陵晚报 2007-04-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