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城市信息 | 黑河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幅员面积68726平方公里(10308.9万亩),占全省的15.1%。市辖北安、五大连池、嫩江、逊克、孙吴、爱辉和五大连池风景区2市3县2区,64个乡镇756个村屯。另有省农垦、中储粮、劳改局及驻军部队和其他方面所属的农场107个,省森工总局通北、沾河林业局的林场27个及海关、人民银行、税务等中省直部门几十个。 黑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形成了本地古代土著民族的基础。1683年,清康熙在瑷珲(今爱辉镇)设置黑龙江省将军衙门,全市多归其统辖。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黑河,成立伪黑河省。1945年8月,黑河解放,成立黑河地区中心县工作委员会和行政办事处。1946年9月,黑龙江省政府设立黑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1月,改为黑龙江省黑河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4月,改为黑龙江省黑河专员公署。1967年4月,成立黑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撤消黑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黑河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黑河地区,成立地级黑河市。 黑河人文资源丰富。据统计,境内有爱辉古城城遗址、金代古城遗址、孙吴战争遗迹、历史人物活动遗址及少数民族风情等实体类型21类70处。其中: 爱辉古城 是黑龙江省五大古城之一,为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驻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于此。城内有原地复建的魁星楼、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爱辉历史陈列馆。爱辉因《瑷珲条约》而闻名于世。 《中俄瑷珲条约》 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占了我国黑龙江大片领土,企图威逼清下放承认既成事实,并于1857年8月向清政府提出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沙俄遂与英法美勾结,趁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威胁北京之际,于1858年5月28日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条约共3款,规定:(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划归俄国;(2)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国人“不得侵犯”;(3)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的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清政府曾拒绝批准。至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始予认可。1900年7月,沙俄悍然出动10多万侵略军以“护路”为名,公然违反《瑷珲条约》第2款,从7月16日至21日,俄军在海兰泡共进行了4次大屠杀,夺去六、七千中国人的生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 瑷珲历史陈列馆 爱辉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6月,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展出。目前,展馆占地10万平方米,有8个大小不等的功能区,陈列的主要内容共分“黑龙江是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十七世纪的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龙江流域”、“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黑龙江和中俄《瑷珲条约》”、“‘庚子俄难’和‘重建爱辉’”五个部分,记载了中俄关系的演变史。1994年,爱辉历史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1992年,黑河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后,爱辉历史陈列馆已成为黑河市最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此外,在黑河的土地上,曾活动过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黑龙江将军寿山、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王肃等,可供游人追思瞻仰。 萨布素 清康熙年间抗俄名将。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行伍出身。康熙22年10月,升黑龙江将军。22年至23年,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28年,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率清朝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水师溯流至尼布楚,以保证清朝使团的安全。康熙28年7月24日(1689年9月7日),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萨布素任黑龙江将军达十八年之久,他不仅在抵抗沙俄侵略的斗争中建立赫赫战功,而且还为建设中国东北边疆作出了贡献。 寿山 黑龙江爱珲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奉命署理黑龙江将军。八国联军疯狂侵华,黑龙江边防告急,清廷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与八国议和,并电令寿山停战议和。寿山愤于丧师失地,誓守“军覆则死”之义,从容安排后事。他对副将说:“我辜负国恩,不能战,不能守,只是担心城中百姓受战火之苦。如果能够以我一死换取全城平安,我死而无憾。”,在抗俄入侵中壮烈殉国,年仅40岁。后来,卜奎人民在龙沙公园修建了寿公祠,永远缅怀这位黑龙江历史上的著名将军。 马占山 民国抗日英雄,1885年11月30日生于河北丰闰(今吉林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和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率部抗日,推动北平和平解放进程做出了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王肃 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兴隆堡乡金太牛录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革命。1945年11月初,王肃带李银全、王文彬、何学东、刘挺进等人先行进入黑河开辟工作,任中共黑河地区中心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11月19日组建了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同时建立黑河地区第一个人民政权——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由于王肃带领干部队的努力,黑河地方人民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到1946年1月,仅40多天,部队发展到400余人。1946年5月下旬,王肃到北安参加省委会议,在返回到后欢洞桥附近,在抗击杨青山匪帮袭击中英勇牺牲,年仅32岁。1946年6月下旬,王肃葬于黑河市海兰公园。为纪念他,公园改名为王肃公园;黑河大兴街改名为王肃大街;黑河的海兰剧场改名为王肃电影院。在王肃遇难地,建造了王肃桥。 | |
实用资讯 | | 电话区号 |  | | 邮政编码 | | 旅游电话 |  | | 主要民族 |  | | 地方方言 | | 最佳时节 | | 附近机场 |  | 黑河机场 | 气候状况 | | 注意事项 | | 景区地图 | 查看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黑河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