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城市信息 |  韶关 | 韶关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的结合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河源,西靠清远,南临广州、惠州。面积1859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0.5%。 韶关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是汉族,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31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28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万人,汉族人口28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关地处南岭山地的中段,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一带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 南岭山脉横贯北部。西北部大东山系中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北江河谷地势最低,海拔只有十几米。境内山 峦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三列弧形山系及其间两列河谷盆地明显,岩溶地形广布,红岩地貌典型。仁化丹霞山,坪石金鸡岭红岩峰林,是著名的“丹霞地貌”。境内河流绝大部分属珠江水系的北江流域,北江自北向南贯穿韶关。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8-21.6℃;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其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已经开放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仁化丹霞山,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广东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有前专评价:粤北集华南旅游景观之大成,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丹霞山阳元石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粤第一高峰。华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 丹霞山 云雾惊艳 奇妙的红石世界 | | 仁化县 |  | 韶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区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全县辖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等12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72万,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仁化镇。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雨量1619.6毫米;无霜期305天。
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拥有大量耕地面积、宜林面积、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50多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3万多公顷,毛竹蓄积量3100万多株,年产毛竹400多万条。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约14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中央企业核工业部七四五矿,煤炭蕴藏量列全省第二位。 境内的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迩。 全县拥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宝塔一十四座,有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云龙寺塔』,有两座省级北宋古塔『澌溪寺塔』、『华林寺塔』,还有十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塔。如此众多的古塔完好保留在一个山区小县,不但在广东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苏屠矗立云霞护,千年不废藏山阿,峥嵘古塔崇尊久,长与山灵共嵯峨。”是清代诗人鲁超,对仁化的古塔倍加钦赏而写下的咏塔诗篇。
仁化山青水秀,风光迷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境内名胜古迹不胜枚举。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位居广东省四大名山之首。丹霞山以“奇、险、秀、古、广、幽”之特点赢得了“万古丹霞冠岭南”之美称,是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详细] | 曲江 |  | 韶关.南华禅寺 | 曲江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曲江历史悠久,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钟灵毓秀的曲江,曾孕育出盛唐名相张九龄、北宋名臣余靖等一批历史名人。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同年8月3日,举行建区挂牌仪式。全区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现辖9个镇102个村(居)委,总人口30.8万人。境内有韶关钢铁厂、韶关发电厂、大宝山矿等多家省属大型工业企业。 曲江处于粤北中部,北江上游,自古为“五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之枢纽,湘、粤、赣交通之咽喉”,而今是珠三角资本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连绵区,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是连接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接合部,具有南拓北展的明显区位优越性。境内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和北江纵贯南北,323国道横穿东西,省道与地方公路纵横交错。 曲江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7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曲江旅游资源丰富,有“南宗祖庭”之称的千年古刹南华禅寺,有史前期古人类“马坝人”遗址,有返朴归真、山光水色交融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曹溪假日温矿泉度假村、小坑温泉、枫湾温泉等多个温泉度假基地。
[展开阅读] | 乐昌市 | 乐昌位于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全市常住人口52.07万,面积2421平方公里,现辖16个镇,1个街道,2个办事处195个行政村。乐昌历史悠久,公元508年始设县制,距今已一千四百八十六年。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昌县,设立乐昌市,乐昌开创了历史新的纪元。
乐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早在秦汉时代,乐昌已是中原岭南商贾往来的通衢,历来是粤、湘、桂、赣边境贸易的繁华市场。今日乐昌,内外贸易日益发展,兴办了一批外向型企业,产品跻身于国际市场,行销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业务与日俱增。
乐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可观。乐昌是广东省重点林区之一,有林面积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500万立方米。乐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具有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全市土地总面积358.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05万公顷,以山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丰富。乐昌有可作为发展畜牧业利用的草地、草坡、草山及可供牧用的林间草地96万亩,发展草食动物的潜力很大。全市农村总劳动力26.43万人,且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水力资源蕴藏量为34.8万千瓦,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乐昌旅游名胜景点众多。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瑶山隧道(长达14.3公里),省级风景区金鸡岭,中国江河漂流热点九泷十八滩,美不胜收的“地下宫殿”古佛岩和龙山温泉。待开发的有碧水洞、铜鼓岩、西京古道和龙山草堂等景点。
乐昌交通便利,京广铁路衡广复线贯穿境内南北,有地方铁路9条共185公里。韶关机场距乐昌18公里,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和京(北京)珠(珠海)高速公路途径境内。电讯快捷,500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拔世界各地,无线寻呼机(BP机)和移动电话使用方便。
乐昌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海关、商检、口岸、中行等涉外机构齐全,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等地设有商务机构和办事处。市区南郊工业开发区(9平方公里)和坪石经济开发区(14平方公里)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理想场地。
热情好客的乐昌人民,真诚欢迎朋友们来乐昌投资贸易、旅游、作客。 [展开阅读] | 南雄市 | 南雄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街道31个居委会208个村委会,人口46万。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30.06亿元,按可比价计,比上年增长11.4%;工农业总产值36.12亿元,增长1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77万元,增长11.2%;农村人均纯收入3583元,增长3.0%。
地理位置优越。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历史悠久。南雄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三国时属吴国南野县卢陵郡。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直隶南雄州,民国时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不变,1996年撤县设市。
名胜古迹众多。梅关古道的梅关称“岭南第一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梅关古道是游览胜地,冬有梅花可赏,夏有杨梅可尝,古道旁有石碑、来雁亭、挂角寺、六祖庙等景点。梅关属兵家必争之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此留下佳作《梅岭三章》。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珠玑巷已成为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圣地。从巷内保留的古楼、古塔、古井、古榕、古建筑遗址,可辩当年古巷风貌。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犹存;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其中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2005年4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实施开发、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苍石寨自然风光旅游区,景色怡人。
历史沿革
南雄自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920年)置雄州,宋为南雄州,元为南雄路,明为南雄府,至清嘉庆为直隶南雄州。在古代,南雄地域虽小而名闻遐迩,素有岭南第一州之称。在城南耸立一石牌坊,上书“岭南首郡”四个大...[详细] |
|
实用资讯 | | 电话区号 |  | 0751 | 邮政编码 | 512000 | 旅游电话 |  | | 主要民族 |  | | 地方方言 | | 最佳时节 | | 附近机场 |  | | 气候状况 | | 注意事项 | | 景区地图 | 查看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韶关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