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距市区35公里,墓体简朴肃穆,墓前华表高耸,左右小山拱护,林木阴阴,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2月,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时,修葺了陵园,并在墓前竖立《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以表崇敬。碑启铭刻着英雄一生的光辉业绩,表彰他收复被荷兰殖民者掠夺了38年之久的祖国领土台湾,以及开发、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1662年5月,年仅39岁的郑成功病逝于台湾,死后厚葬在台南洲仔尾。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其孙郑克爽回归大击,将郑成功的灵枢迁回故里,附葬于南安水头覆船山的郑氏祖茔。随同迁葬的迁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牌位,以及他的日本母亲田川氏、妻室董氏、儿子郑经和儿媳唐氏等的灵柩。当清朝派遗官员一路护送郑成功的灵柩迁葬故土时,连康熙也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局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弧忠。”叹服郑成功的浩然节气屿 非凡勋业。墓系三合土构筑,墓碑、墓道为石砌。墓分九室,列成三排,分置九部棺木,墓前有一小室叫“墓志铭厅”。墓前有八角形华表一对,高约14米,顶端各雕有蹲踞的石狮一只,华表下面还坚有石夹板九对,左五右四,作为立旗杆用。近年来,还增建亭台、围墙和山门,绿化墓地,并修建与福厦公路衔接的5.4公里水泥路。1988年5月郑成功日本胞弟七左卫门第十一代孙福侄邦夫前来谒陵扫祭时,还亲手种上两棵榕树。
郑成功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330多年来一直受到海峡两岸同胞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台湾岛上建有58座供奉他的祠庙。凡来泉州者,也几乎都要来陵园凭吊英灵,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到郑成功故乡南安旅游,就可回望三百多年前郑成功的光辉历史业迹。郑成功诞生在日本,成长于祖籍南安,业就于台湾,功成于全国,名震于中外。明隆武帝赐国姓,诰封延平郡王,人们尊为“国姓爷”,因驱逐霸占台湾的荷兰侵略者而被台湾人民尊称为“开台圣祖”。
石井镇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基地,距市区45公里,它的一山一水,一礁一石,都留下英雄印记,成为中外游客研究、缅怀、观光的旅游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