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是中国古代南“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港口。大澳港水位深,水上交通便利。往广州、香港等地商船、渔船多停泊于此,当时成为海上贸易之商埠,因而商贾云集,货物充足,商务频繁,故设有商会。明清年间,上传出入频繁,繁华富庶胜似都市,大澳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常,一派江南渔港繁华景象,澳内店铺达数十间,兴旺景象,文明四方,与广州“十三行”并称“十三行尾”。
  大澳原来叫做小澳,据说这是乾隆爷改名叫大澳的。当年乾隆皇帝化名高天赐南下江南,来到了阳江东面沿海那叫澳仔的地方。乘小船而下,只见小澳车水马龙,热闹非常,好一番江南渔港繁华景象,不觉惊叫起来:“哎呀!果然是个好地方!”当下找了间全澳位置最好的,背山面海的“广客隆”客栈住了下来。乾隆爷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到游转。原来这小澳果真十分繁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乾隆皇一直在这小澳流连忘返,“为什么就叫小澳呢?这分明是大澳嘛!”。晚上乾隆爷住宿在“广客隆”。话说这“广客隆”客店老板也是个读书人出身,几天前,见这位来自北方的客人举止斯文,谈吐不凡,知道不是一般客人,特地好生照顾。这天晚上亲自送水上来,请求客观留下墨宝。乾隆皇帝是个风流才子,这会儿正亲自掌板听一个歌女唱小调,真该得意忘形时,便不假思索答应了:“好吧,明天给你!”那店老板一听,大喜过望,连连道谢下去了。第二天,店主人来打扫房间时,客人早已离去。只见桌面上留下龙飞凤舞“大澳”两字。再看那油墨未干的铃印,老板浑身哆嗦,我的天!题字的竟是当今皇帝老爷!当即跪地谢恩,之后又连忙禀报当地官员。当地官员这才知道当今皇上亲自驾到,过后就在澳头建了个牌楼,上面镶上乾隆皇上墨宝“大澳”两字。从此,当日的“澳仔”便给御赐提名成为“大澳”。
   东东平大澳旅游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风情街及大澳商会、万人坟、渔家民俗风情馆。
【大澳风情街及商会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过的这条街道就是大澳风情街。前面这栋黄色的小洋楼就是当年的大澳商会。民国时期,商人司徒少松成为大澳最大的渔栏主,由他牵头,建立了大澳商会。修造了阳江第一条水泥路马路。现在看来,这司徒少松海挺有超前意识,这商会楼,就算今天看起来还是很有特色。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商会楼一直是大澳的象征,是大澳政治文化的中心。据记载,这商会楼也曾是当年一个征税点和搞地下党的联络点。解放后,...[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