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阁依山傍湖,环境幽静,登高望远,“江峰远近横”,“水满六桥低”,它是惠州具有民族风格的古代建筑。阁内原有玉佛及十八罗汉等精美的塑像,现已不存。现园林部门收回准提阁旧址,计划重建二层殿阁,塑十八罗汉,绿化园林,恢复“准提高阁倚斜阳,俯瞰全湖万顷凉。不觉神游到灵隐,对湖观日上韬光”的意境。 历史沿革 准提禅院始建于明代,明末清初时称瑞开阁,后因阁中供奉准提菩萨,改称准提阁。准提阁是岭南佛教著名禅院,很多高僧大德曾驻锡于此。其中空隐和尚道独、澹归和尚今释、雪樵和尚真璞、准提和尚元桴这四大高僧相继在此布道传法,使得准提阁在明末清初成为东江乃至岭南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 “准提远眺”曾是西湖的著名景点之一,1903年,著名革命僧人苏曼殊辗转来到惠州,并在西湖准提阁拜一老僧为师,第二次剃度出家。 1953年,准提阁内的十八罗汉塑像和准提观音神像被毁,随后旧址改建为西湖中学,1969年禅院移交给驻军使用。1986年,准提阁划归惠州地方政府管理。历经400多年坎坷,准提阁最终避免了如西湖永福寺等覆灭佛寺的命运,得以幸存。 1980年代 部队将寺院土地移交后,准提禅院得以恢复原地。部队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成危房。 1996年 惠州市政府批准准提禅院的重建计划。禅院开始自行筹集重建资金2000多万元。 2005年 西湖主景区取消门票,因准提阁不再划归西湖管理局管理,西湖景区介绍里再没提到准提阁,禅院的知名度大幅下降。 1998年和2001年 准提阁大雄宝殿和侧殿观音殿分别交付使用后,剩余重建工程停止。 2008年 禅院山坡发生滑坡。 准提阁历史 西湖佛事的起兴,这要追溯到东汉末年僧文简在银冈岭一带修筑的伏虎台。在此之后,惠州佛教时兴时废,真正兴盛是在南宋。据记载,南宋惠州西湖附近山头林间建满了各种佛寺、庵堂、精舍、道院等,每当清晨黄昏,晨钟暮鼓,野寺岚烟,也就有了杨万里“峰头寺寺楼楼月”的传神之句。 入明以后,朱元璋限制佛教自由的政策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惠州也不能例外。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明史里,惠州佛教盛况不再。明洪武初年,惠州西湖的栖禅寺、嘉祐寺、圆通寺、光孝寺,通通撤并到永福寺。到了成化年间,永福寺的僧人还欠债逃逸,可见明朝惠州佛教的不景气。到了明嘉靖、万历年间,佛教在惠州的活动因为几位大德高僧的到...[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