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坪寺原名"三坪真院",原址在漳州市内紫芝山东南麓。唐宝历二年(826)高僧义中来漳州创建。
   义中(781-872),唐朝僧人,俗称三坪祖师,以其高明的医术和热心救苦的"救世"精神而闻名。14岁出家,27岁削发受戒,先后访求过怀晖、智藏、怀海、石巩、大颠等得道高僧,研究过佛教的经、律、论,喜爱医术,宝历初年在三坪山建三坪真院进行传教,同时研究前辈医术,行医济世,救死扶伤。他还教育民众锻炼身体,教授"太祖拳"和"少祖拳"。他经常观察自然变化,记录整理一些天气谚语,传授给群众,用土法预测天气,指导农业生产,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尊敬。大中三年,宣宗皇帝赐义中为"广济大师"。咸通七年,义中八十六岁时返九层岩山建三坪寺。咸通十三年去世,终年九十二岁。
   今寺为清末修建,密林掩映,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殿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低后高,主次分明,结构严密,处于一条中轴线上。建筑群分前后两组:前组有山门、钟鼓楼、僧房、大雄宝殿;后组有祖殿、斋堂、塔殿寺。整个建筑均充分体现了南方建筑的艺术风格。
   从山门入寺,即见木樨老树撑空,荫护着两侧的莲花池。沿着中间一段石板路登上台阶,便是大雄宝殿。前有一个月台,两廊对峙,一座钟楼,一座鼓楼。殿堂内有宋塑贴金"三世佛"泥像。
   第二进为祖师殿,即广济大师(义中的敕号)殿舍。始建咸通十四年。殿舍前设一长廊,由边门入长廊才能达殿堂。祖殿地势较大雄宝殿高许多,单檐,面宽仅三间,堂中塑广济大师泥像,旁立四尊青面獠牙的侍者。
   祖殿的最后一进为塔殿。塔殿的基座两侧有台阶,登上台阶由边门入殿。塔殿为正方形,面积约有200平方米,重檐,面宽三间,殿堂正中石龛中有一尊广济大师趺坐像,旁立蛇、虎二侍者。据说广济大师的遗骨就埋在石龛下。殿壁两侧,镶有七通碑碣,都为明清时期重修殿宇的碑记。据方志载,此处原有一座唐碑,即《漳州三坪大师碑铭》,系王疯撰写,现存的《漳州三坪山广济大师行录碑铭》系明朝万历三十九年李密重刻。还有清代刘勃、王林等碑刻,均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寺周围有龟蛇峰、和尚潭、虎跑泉、仙人亭、侍郎亭、手氏洞、龙瑞瀑布、虎林等八大胜景,留有许多美妙神奇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