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宫始建于公元930年,距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传说在唐昭宗年间,圣泉村的村民在兴修水利时,得到仙人许仙姑的帮助,“铁鞭托地,甘泉瀑涌;久旱不竭,诚为圣泉”,后粱时,礼部尚书郑元弼为感念许仙姑,于是捐地出资兴建宫庙纪念,命名“圣泉宫”。从此圣泉村人杰地灵,先后出了13名进士、17名五品以上州府官员,还有14名举人和七品县官。
  日前,在福建省新公布的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中,位于仙游县鲤南镇圣泉村的圣泉宫赫然登榜。
   采访鲤南镇圣泉村老协会 郑庆春:“这是圣泉妈祖带来的水叫做圣泉水,(传说圣泉水)能治病,平均每天有数百人来喝水。”    圣泉宫至今保留着一口宋代石井,现在仍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取水饮用。      采访鲤南镇圣泉村老协会郑福强:“这里的水很好,特别是每年六月初一这一天,很多人来取水。”    历史上圣泉宫曾几经兴废,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圣泉宫坐北朝南,大门前有宋代的石雕大砚、砚台和笔架等,主要由门厅、主殿、左右厢房等组成,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穿斗式结构。宫内所保存的清康熙十年的《令行禁止》残碑,清道光年间的“源流普润”等5块贴金古匾和“德育”等4块阳刻贴金联板,以及清代道教神像挂轴16幅、清代銮椅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采访:鲤南镇圣泉村老协会郑福强:“这个是圣泉妈祖使用的砚、这个是笔架、这块是砚台,这三块石头代表她使用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