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廊桥坐落于八闽胜地仙游菜溪岩山麓,虽经百年风雨依然典雅华美。 此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桥身长31.1米,宽4.68米,净跨度22.7米。桥体古朴典雅、序列分明、线条流畅。沿溪而望,叠瓦如鳞,飞阁凌虚,宛如彩虹卧波,碧月摇影。桥下碧波荡漾,桥畔古樟耸翠,垂柳扶风,凸显廊桥俊逸、轻灵之迷人风姿。 廊桥设计匠心独运,是用6根主梁和60根支梁充分利用力学原理架构。六根主梁按"井"字形四纵两横交错排列,收纵严谨,捭阖精当,支撑沉重桥体仍显轻盈安稳。桥面平坦匀称,采用60根坚实、笔直的杉木柱,通过悬、托、架等建筑支梁体系搭就,木木之间以铆相连,结构错落有致,疏朗明白。桥墩由120块青石纵向垒砌而成,两石间隙繁密,美观牢固。桥面两旁设有宽平长凳,供乡民休憩、歇脚。桥顶叉分成四个翘角,再用多层飞檐层层覆盖。她集亭、台、楼、阁等建筑风格于一体,如敞开巨伞,悬浮于粼粼碧波之上,腾升于葱茏叠翠之间。 溪边廊桥是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建筑奇葩,尤其是积淀厚重的廊桥文化让它更加光采夺目。桥南端与古驿道相连,犹如蠕动巨龙,劈开巉岩深谷,一路蜿蜒伸向莽莽群山,曾是当地与外界交通、贸易、文化交流唯一通道。桥北设有神龛,供奉南宋苏青云将军。他倥偬戎马一生,曾率十万精兵歼敌无数,屡立奇功,后因误陷刀牛阵不幸殉国,老百姓感其恩德尊奉为神灵。每逢盛大节日,山民们会燃香祀拜,作揖祈福。 溪边廊桥又是当地贸易、休闲中心。白天许多货郎在此吆喝叫卖;晚上山民们便聚集于此,放牧悠闲心情,抒发生活喜悦,廊桥不时飘荡出悠扬“十音八乐”。夜阑清辉时分,便有青年男女倚栏守望,互诉衷情,使古老廊桥焕发出青春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