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庙位于岑溪市南渡镇的黄华河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庙址原在卧龙岗,后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迁于今址。现在的邓公庙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移址后又经过重修的式样,现存前殿、中殿和后殿。其栋、柱、檩、椽等均用格木制作,栋架构造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特别是庙内的四根蟠龙柱,每根高约5.5米,直径约50厘米,柱上的蛟龙雕工精细,形态威猛逼真,是广西仅有的木雕龙柱,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庙中的偶像邓公圣爷,在全国诸神中均没有其名份。据传,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皇宫失火,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都被大火焚烧,四天四夜不灭,嘉靖帝一筹莫展。晚上,他梦见一道人手捧一碗水泼洒在皇宫中,并对皇上曰:“主上,鸡鸣时分必有大雨”。果然,四更刚过,大雨倾盆而至。皇上即命国师占卜送雨者为何方道士,卜后得知此道士乃岑溪善村人,叫邓子真,法号邓清,但已逝去半年之久。嘉靖帝为了纪念邓清救火有功,便敕封他为“灵威伯爵邓公圣爷”。岑溪人为了纪念邓公,便兴建了邓公庙来祭祀。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二、五月二十四日、七月十三日、十一月十五日均举办庙会,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展示岑溪市特有的传统艺术,如牛娘剧、凤舞、春牛舞等,还举办编织工艺品展览。吸引的游客多达10余万。    1997年4月,邓公庙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