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寺,位于汝州市城东北10公里的中岳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汝河之滨。寺始建于北魏,名香积寺,隋代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
   在风穴寺东南不远处有一大石洞,谓之大风穴,深不可测,寒气逼人。不知是何道理,每逢起风之前,洞内先怒吼不已,随之吹出大风,猛不可挡。在大风穴之北,有一小石洞,外狭内广,深不可测,谓之小风穴,洞口不雨而湿,喷出滚滚云气。古时当地的人们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故建佛寺以镇之。
  一千多年来,风穴寺曾屡经战乱,数度兴衰,毁建多次。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修整,现存建筑有金元时代的,也有明清时候的,规模仍然雄伟,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周围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泉水奔流,风景秀丽。寺背山向阳,全寺从前到后分成两进院落。头进院包括山门、天王殿和前殿。二进院为中佛殿、东西配殿及后面的毗卢殿。东侧还有地藏殿和观音阁。西侧还有钟楼和藏经阁、七祖塔。毗卢殿为后殿。由毗卢殿后拾级而上,断崖上开一岩洞,传为宋人吴几复隐居读书之地,故称吴公洞。寺后西北峰巅是风穴寺最高的地方,上有一亭,登亭远眺,汝州景物尽收眼底,名曰望州亭。寺院外面有塔林三处。
   中佛殿面阔三同,进深三间,建造于金代,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殿造型古朴雄伟,殿内原有一组彩塑,正中塑释迎牟尼像,后有背光,像左右列二弟子、二菩萨,塑工精细,姿态各异,形象逼真。
   风穴寺中现存最早建筑是唐代建造的七祖塔。风穴寺在隋末被毁,唐开元年间,贞禅师募化重修。他继达摩之后传授禅宗,被称为风穴寺的开山七祖,死后,门徒收其舍利,建造此塔,将舍利放在塔内。塔高27米,为九层方形砖塔。塔身自下而上由细变粗,至中部又由粗渐细。塔顶有刹,形似覆钵,上有法轮、宝盖,犹如火焰升起,别具一格。该塔古朴秀丽,庄严大方,千余年间历经风雨雷电,仍傲然屹立。
  由七祖塔向西数十步,有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过的钟楼。钟楼面阔进深各三间,气势雄伟,蔚为壮观。钟楼内架一横梁,梁上悬挂一口大铁钟,重达800多公斤,为宋宣和七年(1125年)所铸。该钟铸造精致,声音宏亮,因此,“风穴钟声”为汝州八景之一。
   毗卢殿,位于中佛殿后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明代建筑,单檐硬山式,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殿内有佛像三尊。殿前有一月台,台的四隅雕有神态各异的石兽,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三处塔林分别在寺的东、西、南面,有元明清各代的和尚墓塔83座。佛塔林立,星罗棋布,是河南省仅次于少林寺的第二处较大的塔林。塔形各异,有的为四方形,有的是六角形和八角形;有的高达十几米,有的仅有一米高;有的用青砖砌成,有的用青石建造。
   总之,风穴寺风景区,山水壮观,风景佳丽,为嵩山南侧的有名古刹,游览胜地。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平顶山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2739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平顶山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