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兴寺位于凤阳城西北凤凰山日精峰下的明朝中都古城内,前身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的皇觉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自凤阳县西南6公里的甘郢移至今址重建,赐名“大龙兴寺”,朱元璋亲撰《龙兴寺碑》文,设僧录官住持,颁赐龙兴寺印。寺由中都名匠营建,雕刻精细,规制宏传,等级甚高,是中都城的重要建筑之一。据《大明洪武实录》记载:“(龙兴寺)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伽蓝殿、祖师殿和御碑亭等,至今尚存殿阁二十余间。“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坊、明铸大铜镬和铜钟等文物保存尚好。寺内现有明朝文物陈列馆两个,对外开放。
龙兴寺对天下寺院影响最大的是天王殿中四大王塑像的坐姿。据传,本来各地寺院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都是“顶天立地”站着。而龙兴寺的四大天王“首先”坐下来,从此,天下各地新建寺院的四大天王也纷纷坐下来。至于四大天王为何采取坐姿,这其中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民间传说。据说,朱元璋幼时生一怪病,昼夜啼哭不止。他的父母无钱求医,只好求佛,情愿皈依佛门。以后孩子的病居然好了。所以朱元璋十岁时,便入皇觉寺当了和尚。他从最低等的勤杂活做起,每天挑水打柴扫佛堂。在扫天王殿时,由于四大天王顶天立地站着,腿像柱子,扫地不便当。他就一边扫,一边喊:“脚抬起来!”果然是“君口玉言”,四大天王居然把脚跷起来了,说着便坐了下来。而后,天下新建寺院便纷纷效仿,四大天王也由立而坐了。
龙兴寺建寺发来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在慧庆和尚主持下于1990-1993年修建,建起了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亭、太祖殿、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等。寺内原有清朝所植古槐本已枯萎,自90年代寺院重修后竟又发芽开花,复得生机。
      龙兴寺现任方丈慧庆法师是九华山百岁宫现任住持,1958年生,安徽庐江人,师从妙安、仁德法师,毕业于南京楼霞佛学院。1987年始任百岁宫住持,曾两次赴台湾弘法。兼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政协常委,青阳县、凤阳县、庐江县政协常委,滁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凤阳县佛教协会会长。 龙兴寺现任监院果敬法师,22岁,安徽滁州人,1992年出家,师从慧庆和尚,兼任安徽省凤阳县佛教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