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位于江苏常熟南隅,南临阳澄湖,这里生产的阳澄湖大闸蟹闻名于世。从苏州驱车东行40余公里即可到达。
   在京剧《沙家浜》中,春来茶馆是党的地下交通站。现在的春来茶馆虽然是根据历史后来修复的,但仍然能找到当年的痕迹。
   茶馆是一种典型的江南茶馆建筑风格,有前廊、木圆柱,后廊设有数对雕花对开门,周围有大片芦苇,微风一吹,唰唰作响。廊檐正中,有当年郭建光的化身夏光的题字:“春来茶馆”。走进茶馆,方砖铺地,几张八仙桌摆得整整齐齐。七星灶上铜壶冒着热气。几位老者,正在下棋。稍坐,一位好客的老伯拿过大铜壶,斟上一杯茶,我一边品茶一边同老伯聊了起来,老伯说,每年夏秋季来这里的人很多,尤其是双休日,大部分是来自上海、苏州等地,青年学生、中年人居多。
   当我把话题转到阿庆嫂身上时,他说,阿庆嫂作为戏剧中的典型人物,是当时无数从事地下抗日联络工作同志的缩影,她们掩护新四军、抢救伤员、转送情报,巧妙地与敌人周旋。1982年,当年曾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的谭震林旧地重访时说,说起阿庆嫂,指着身边烈士陈关林的妻子陈二妹说,她就可以说是位阿庆嫂式的人物。
   老伯聊起英雄人物,滔滔不绝,点了支烟,接着说,郭建光的生活原型叫夏光,就是为茶馆和烈士纪念碑题字的那位老同志。他是湖南武冈人,1909年出生,1927年进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后随新四军团长叶飞到苏州、常熟开展工作,任第五路军参谋长,在连续战斗中体力不支病倒了,随后转移到阳澄湖一带养病,抗日义勇军主力转移后,留下了36名伤病员,这些伤员与地方党组织重新武装,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军,夏光任司令,他转战江南,与敌人英勇作战,屡立战功,留下了一段流芳后世的抗日传奇佳话。现离休在南京
   胡传魁和刁德一的生活原型是当地一个枪法很准的土匪头子和他的“参谋长”王群,在投靠了“忠义救国军”之后,与日寇狼狈为奸,袭击我后方医院,与人民为敌,犯下滔天罪行,解放后,潜逃在外,1951年,被公安机关在苏州法办。
   老伯如数家珍的介绍,把我带回了沙家浜,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思索之中。
   太阳西斜,起身告别老伯,走出茶馆,在老伯指点下向东行,那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清澈,河上有一竹桥,行走上边,晃晃悠悠,水乡味十足。站在桥上放眼望去,一人多高的芦苇一片连一片,如同一道天然屏障。想当年就是在这河流纵横、芦苇丛生的绿色世界里,留下了新四军和革命群众的足迹,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
   又过了一片密密麻麻的芦苇荡,就到了“传统教育区”,内有沙家浜烈士纪念碑、沙家浜革命烈士展览室和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棵青松。在蓝天的映照下,庄严而又静谧。
   如今的沙家浜,已变成了旅游胜地。但为了教育后人,除当地政府专门保留了百余亩的芦苇,修复了“春来茶馆”外,还恢复了“后方医院”、“印刷所”、“修枪所”等遗址。让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永不忘记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