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城隍庙位据古城内东南创建年代无考。明嘉靖33年(155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有过修葺,咸丰9年(1859年)6月,庙会间夜间失火被焚,同治6年(1864年)重修。 现存庙宇为明清规制,整座建筑由城隍庙、灶君庙、财神庙三组建筑群组成。城隍居中,灶君财神各占左右,坐北面南,前后四进院,占地7302平方米。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大殿、寝宫楼阁。中轴线建筑两侧是:游廊、官房、钟鼓二楼、配殿、灶君、财神二庙,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严谨、主从分明、前殿后寝,是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置形式。
庙内砖雕、木雕、石雕、彩塑、壁画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精雕细刻、独具风格,明代建筑琉璃绚丽多彩,孔雀兰、孔雀绿产品构件更是色彩鲜艳,光彩照人。
平遥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地方建筑手法精美,内涵丰富,集技术艺术与文化知识于一体,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耀眼的明珠之一,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是研究古城礼制特色、宗教体系、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