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寺相传原系三国时周瑜水军行辕,南朝义将储福路经此处,(公元477-503年)因观其地濒万顷太湖,地势轩敞,包孕吴越,宛如一凤凰耸立,遂改建成寺,皈依佛门,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如今寺周还保留有老营桥、六步桥、兵工桥,寺内有将军墓碑、双塔莲花石幢、和尚坟、旗杆石、古桂花树等古迹胜名。据史载:大宋绍定年间,香火盛期,净慧寺占地68亩,有僧侣三百余众,寺田五百余亩,高墙护围,古木参天。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乃观音圣诞,朝拜进香者达十万余众,堪称江南十大名刹之一。明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曾到净慧寺,有“香花桥上踱六步,河水倒转向西流”之传说,并流传赠诗一首曰:“净瓶施甘露恩泽大地,慧光照宇宙普渡众生。”清乾隆皇帝到常州指定要游净慧寺,因一时无法修通道路,无锡官员隐瞒真相,将净慧寺匾额移到无锡崇安寺,乾隆御赐敕建净慧寺匾额,并留诗一首曰:“南海莲花九品香,西方绿竹千年翠”,寺前修有一段五马齐驱的御道街。由于净慧寺与杭州灵隐寺同在东经一百二十度轴线上,故有前门对后门之传说,人们呼之为小杭州。
唐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净慧寺千余年来,香火延绵,也屡遭劫难于战乱。几经毁建,有史载,明万历二十七年有里人王仕重建,咸丰六年又焚,同治年间有叛军首领扈从等二人入寺皈依佛门,重修净慧寺,法名宝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又遭侵华日军焚毁,仅保留同治年间之天王殿,一九四零年宏修和尚又重修净慧寺。一九九九年,经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又将净慧寺重新修复完善,并定为明代建筑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