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乾江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镇。乾江自古多文人,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里所出的举人、进士有好几百个,仅清末有碑可考的就有50多人。    新中国初期,乾江曾一度设乡,之后又有过乾江人民公社之称。但随着行政体制的变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乾江就一直按村一级建置,更准确地说是居委会加村委会两个村级单位,人口合计也不过四五千人。难得的是,在这里土生土长走向全国各地,遍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竟有数百人之多。仅按获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计就有二百多人(其中正教授60多人)。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有:清华大学教授冯乃谦、中山大学教授李瑞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家燊,还有医学界颇有名望的妇产科专家潘启源、外科专家苏景道等。他们都是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头衔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学家。这两百多教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都在时时处处关心和支持着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他们当中尽管有的人已经退休离岗,但仍然热心与家乡保持联系,并且希望能有机会为家乡的事业多作贡献。    乾江自古及今,素以崇尚文化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而名闻遐迩。近代在合浦成立学校以乾江为最早。乾体学堂成立于1901年,比廉州中学还要早5年。接着乾体秩序学堂、海汇学堂和峙山小学先后成立。在二十世纪之初,乾江这块方圆不过一华里左右的地方,却有学校4所,再加上私塾,还有基督教办的女子小学。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在当时而言确是堪称发达。这里不仅读书人多,而且家长重视培养,学子刻苦钻研,乃至相率成风。过去在钦廉四属出了名的“勤礼婆”,就靠一根挑鱼卖的扁担供子女、甚至供丈夫上学读书的事例屡见不鲜,并为后人传为佳话。乾江民风纯朴,学风甚优,因而当地出类拔萃的文人学者古今不乏。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合浦县第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就是前面提及的冯乃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教授村”及其200多名乾江籍教授就是我们合浦、北海的一笔财富。在此,笔者建议市、县及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关注并着力发挥好这笔财富的特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