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以西1公里,东南2.5公里处,沿原始湖边缘发现有细石器文化遗址。早在夏朝以前至四,五千年,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他们以牧猎为生,过着群居生活。由于风蚀的因素,沙丘被风搬动后露出了原来小片地表。在这些表层上散布着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其中有石斧,石锛,石锤、石叶,石核和刮削器等。打制石器均有明显的打击点,打击台面,辐射线等,石叶的揭脱用力十分巧妙。磨制石器有明显的磨制痕迹和使用痕迹。所用石料为石灰岩和石英岩。还发现了当时人颈上佩带的项珠,用兽骨磨制而成,工艺精巧,琢磨细致。在场部西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处灰堆遗存。其中有未烧尽的兽骨残骸,有羊骨,牛骨等,当是古人烧烤食物用火的地方。
自治区博物馆,盐池文管所多次对哈巴湖细石器文化遗址进行考察。考证结果表明:哈巴湖原为淡水湖。从林场开发的地下水情况看,地面下挖一米后便是污泥层,其厚度在4米以上,泥层中夹杂有淡水动物的躯壳。  冒出来的地下水甘甜且含氟量也不高,适宜人们生活,因此有原始人群在此游牧,居住。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去花池之西南,兴武营之东南,小盐池之东北,均九十里交会之处,水涌甘冽,是为铁柱泉。日饮数万骑弗之涸。幅员数百里又皆沃壤可耕之地。”铁  柱泉与哈巴湖相近,泉水应为一个脉系,嘉靖十五年(1536年)记载了  “幅员数百里又皆沃壤可耕之地。”这说明哈巴湖沙漠的形成不足五百年。哈巴湖细石器文化遗址与同心韦州的细石器发现和张记场细石器的发现具有共同的特征。大约时代约与夏相当。详细考古发掘有待以后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