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写《题西林(寺)壁》诗,广泛流传,脍炙人口,西林寺也因此千古留名。人们一般认为由于庐山云雾诡谲,变幻莫测,在烟雾飘渺中景象奇幻多变,不易观察到庐山真情实景和自然感受。苏东坡一首哲理性小诗让历代文人咏叹不已,庐山真面目难见,只因我们未能跳出庐山视庐山;其实,东坡所抒写的不仅仅是一个视角所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本性的问题,你能抛弃自己看自已吗?禅宗的意旨便包含在其中,一切放下,就地成佛!
西林寺原为慧远的师兄慧永建,它比东林寺的创建时间早。据载慧永和慧远相约一起去广东罗浮山修行。慧永在途到达庐山西北麓的香炉峰下建造西林寺,并在西林寺住下来。慧远从荆州抵达浔阳,来会慧礼,准备罗浮之行。慧永邀慧远同住西林寺。因庐山的幽雅清静吸引了慧远,慧远也住下来,后另建一寺在西林寺东边,就叫东林寺。
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处于鼎盛时期。元末毁于兵燹,后屡建屡废,现仅存殿宇一栋。西林塔在原西林寺侧,又名唐代千佛塔。建于唐代,明代重新修建。塔为楼阁式砖塔,六面七层,每层均有佛龛,底层南北开门。塔虽历经浩劫,仍完好无损,巍然屹立着。念天地之悠悠,独自序历史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