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赣南现存客家围屋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主围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围内主房结构是客家民居特色中的典型建筑。围屋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赣南地区最有特色的珍贵客家民居建筑,是赣、闽、粤围屋建筑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东方古罗马城堡”。 关西围的整体结构像一个巨大的“回”字,围屋的核心建筑在中间的“口”字部位,其结构是在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征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从而形成“九栋十八厅”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围内共有主房124间。“三进”即从大门进来为下厅,往上走则依次为中厅、上厅,层层递进,层层增高;“六开”则是以正厅为中轴线往左右均衡延伸,两边院落,房屋对称、门窗对称。以中轴线往左右延伸的结构又使正厅成为整座围屋的核心,体现着一种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关西围始建于1798年,于1827年完工。关西围为平面“国”字形,长边94.75米,短边83.36米,为三层土木结构。每层围屋共79间。外墙为三合土夹卵石夯筑而成,厚90厘米。各层均有火枪眼。整个平面结构严谨,交通复杂但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非常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