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旗山城市公园位于东莞市主城中东部,总用地面积约6.9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规划范围内现状水系水质优良,溪水清澈,水体面积共420亩左右。
   作为一个为周边片区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公园,黄旗山城市公园将承担起对整个东城区城市功能补充和完善的功能,但是随着周边片区用地性质的不断调整,功能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空间更加多元化,简单的公园定位显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规划以“创造文化名城、生态绿城”为线索,以“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为基础,结合考虑周边森林公园的发展格局,坚持反差与错位的发展原则,以基地林场、涵养水源为基本功能,文化休闲娱乐为提高功能,理疗康复、体育健身为专门化功能,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功能格局,使黄旗山公园成为一个集公共交往、休闲娱乐、周末度假、健身理疗的休闲空间。
     规划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念、文化思想同当代的生态理论、社会诉求巧妙融合,以黄旗山、崩山、五指山、松子岭、地塘岭、长岭诸峰连绵而成的蜿蜒山脉为中心“龙脉”,与东莞市东南部的黄公山、鹧鸪斗形成地理空间的联系,使城市外围的自然资源向内部渗透,以增加黄旗山城市公园的活力。
   功能布局上,设计将公园分为9个功能景区,各功能区围绕“龙脉”顺应现状地形形成“一脉、两廊、九星”的空间格局。分布于“龙脉”周围的九处各具特色,彼此呼应的功能景区与北斗七星及斗柄左右两颗辅星对应,形成“九星行龙”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