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原名 湖、马场湖,又叫东湖,嘉兴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称鸳鸯湖,南湖成为旅游地后,人们多把南湖叫做鸳鸯湖。据史籍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约936),这里芦蒿丛生,尚无景观,此后吴越王钱 第四子广陵王钱元 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后才逐渐形成名胜。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嘉兴知府赵瀛修浚城河,运土填于南湖之中,成湖心小岛,并于次年迁建烟雨楼于岛上,从此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近年来,市政府对南湖进行改造。2000年实施南湖疏浚工程,同时进行鱼塘退塘还湖,湖面由原来0.48平方公里扩大为0.58平方公里。兴建和恢复了会景园、壕股塔院、鱼乐国、南湖渔村、放鹤洲等景区,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实现统一,南湖成为四季宜人的江南旅游胜地。湖心岛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成清晖堂、孤云移、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议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2001年6月,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雨楼 烟雨楼是湖心岛上的中心建筑,以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为我国八大名楼之一。据史籍记载,五代时吴越王第四子广陵王钱元辽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嘉靖二十八年(1549),烟雨楼迁建岛上,从此楼在湖中。现在的烟雨楼于1918年重建,高20米,面积 640余平方米,为一座雕梁画栋、朱柱明窗的五楹二层重檐建筑,外加四周走廊,外观雄伟壮丽,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妖娆多姿。南湖革命纪念馆建于1959年,是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的专题陈列馆。1985年9月,邓小平为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1991年6月,嘉兴人民集资320多万元在南湖之滨建成纪念馆,纪念馆从空中俯瞰为一个硕大的党徽图案,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展厅布置了《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基本史料陈列》和辅助陈列以及部分革命文...[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