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成长于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
   在小学时,每年春天,他总要登梅花岭,凭吊史可法的抗清遗迹。他还喜欢漫步瘦西湖,朗诵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他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和战士三个阶段。他艺高品更高,抗战胜利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多次参加学生爱国游行的活动,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他一身病重,宁可饿死,毅然签字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金,虽在贫病交加中逝去,但正气长存人间。
   他一生在两个地方生活最长,一是北京,二是扬州。青少年时期有13年是在扬州度过的。现今朱自清故居安乐巷27号,平房古宅,正屋三间两厢,连着前面的三间照屋,是一小四合院,今日已复原,让人们参观瞻仰,使人们缅怀这位平生淡泊,穷困而不失其志,著作甚丰,渊博而独树一帜的一代文豪光辉一生,从而挖掘他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的诸多宝藏。江泽民总书记在1988年,为朱自清诞辰90周年作的诗说得好:“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门票: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安乐巷27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7345247 交通:12、66路公交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