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 > 城市信息 |  -来源: | 今日揭阳,同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古邑揭阳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揭阳市是广东省人口较多且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520.02万, 源远流长的榕江,古老而饶实的揭阳,蕴育过历史的繁华。在潮汕大地上,作为潮汕之源的古邑揭阳,以其勃勃生机的“水上莲花”形象,始终展示着“海滨邹鲁”的绝代风华。
一九九一年,国务院批准揭阳撤县设立地级市。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使揭岭之阳再现新的辉煌。市政建设、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科技教育、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对外开放、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揭阳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从一九九二年的第15位,跃居至一九九八年的前10位。建市之初提出的“把揭阳建设成为粤东水陆空交通枢纽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古邑、名城、新市——揭阳,正以崭新的容貌和姿态向新的目标迈进,奏响21世纪的新篇章,一个“轻工发达、商贸繁荣、交通便捷,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兴城市”,在新纪元之初,将凸现在百越之东,屹立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南海之滨。 | 揭西县 |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榕江南河中上游。东连揭东县,南邻普宁市,西南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位于东经—,北纬—。县城河婆镇距省会广州402公里,距揭阳市区64公里。据1996年土地资源详查,全县土地总面积1352.3406平方公里(135234.06公顷),分三大类型:一是农用地面积117562.12公顷,占土地面积86.94%,其中耕地26090.61公顷,园地8626.35公顷,林地77567.24公顷,牧草地861.59公顷,水面4416.33公顷;二是建设用地面积9542.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5%,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6779.45公顷,交通用地838.57公顷,水利用地1924.61公顷;三是未利用土地面积8129.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01%,其中荒草地4884.63公顷,田坎2993.14公顷,裸地222.66公顷,滩涂28.15公顷,沼泽地0.73公顷。2003年,有林面积为63529.1公顷,森林覆盖率55.0%。 揭西县地域原隶属揭阳县。1965年7月19日,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揭阳县划出12个公社和1个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地处揭阳之西而得名。县政府驻河婆镇。1975年,又从普宁县划出贡山、湖西、四乡三个大队归属揭西县。1992年5月1日,揭阳市成立,揭西县隶属揭阳市。 2003年底,揭西县共辖16个镇1个乡,即河婆镇、棉湖镇、上砂镇、五云镇、良田乡、坪上镇、龙潭镇、南山镇、灰寨镇、京溪园镇、五经富镇、大溪镇、钱坑镇、金和镇、凤江镇、塔头镇、东园镇。户籍总人口90256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7人。全县有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60.8万人。县内以汉族为主,壮、回、苗、满、瑶、畲、黎等少数民族居住在汉族聚居点。县内居民,基本分为潮、客两个民系。方言有客家话、潮汕话和半山客话三种,在学校和工作单位以普通话为主。 揭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常年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 光照充足,四季宜耕。据1967—2003年的气象记载,年平均气温21.5℃,最冷的1月份平均为13.4℃, 极端最低气温-2.4℃(1967年1月17日);最热的7月份平均为28.2℃,极端最高气温 39.2℃(2003年7月15日)...[详细] | 揭阳特产 | 抽纱、潮绣、贝雕、青屿蟹、登岗唐三彩、钱岗蚝、鲍鱼、龙虾等 |
|
|
实用资讯 | | 电话区号 |  | 0663 | 邮编 | | 旅游电话 |  | | 主要民族 |  | 汉族99%以上,另有回、满、壮、黎、傣、京等少数民族。 | 地方方言 | 揭阳市通行潮汕方言(潮州话)和客家话。潮汕方言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带,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山区。 | 最佳时节 | | 最近机场 |  | | 气候状况 | | 注意事项 | | 景区地图 | 查看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揭阳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