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
全文 标题登录 ·注册
夏季 ·摄影 ·美食

综合

城市

景区

游记

同游

线路

论坛

深度

图片

快讯

酒店

购物

机构

交通
九江
首页 > 城市 > 江西 > 九江 > 九江论坛 > 九江庐山百年老镇拆迁 1.2万居民分批下山·综合论坛 ·美食论坛 ·汽车论坛 ·摄影论坛 ·民俗论坛 ·城市论坛
南北游子九江庐山百年老镇拆迁 1.2万居民分批下山2006-08-30 11:44:08人气(0/169853)




来自:
发主题数:1341
加入:2003-08-27 11:44:07
上次:2024-04-16 19:53:16
最后积分:5721

  8月23日,江西省九江市房管局发布了一份房屋拆迁公告,该公告显示,位于庐山脚下的威家镇芳兰村一片2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于9月底完成拆迁工作。到2008年10月份,一座新城——“庐山文明新城”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引人注目的是,这座新城建成后,1.2万名庐山居民将从山上搬迁到这里。

  庐山居民的这项庞大的搬迁计划一经公布,立即引来媒体的一片质疑声。本来,九江市政府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声称其初衷是为了“减轻庐山的环境压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但质疑的声音却认为,庐山原居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居民下山不但于保护文化遗产无益,反而严重破坏了庐山风景区独有的人文气息。

  居民下山,对庐山究竟意味着什么?减轻环境压力与保存人文气息的矛盾真的不能调和吗?针对上述诸多疑问,本报记者日前前往庐山,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调查和采访。

  方圆两平方公里的牯岭是一座海拔1164米的山城,这里是庐山的中心,也是庐山的标志,1.2万名面临搬迁的庐山居民都生活在这里。

  山城最繁华的地方叫牯岭街——一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街道,各种商店、旅馆、餐厅、书店、歌舞厅、网吧等服务设施均掩映在绿阴丛中。

  两个多月前,72岁的刘孜男带着老伴从江苏南通来这里避暑。老两口在牯岭镇窑洼街租了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从此便长住了下来。现在,老两口和庐山本地居民一样,每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晚上回家盖着棉被睡觉,闲的时候还去街心公园坐坐。每天两人都生活得悠闲、惬意。

  每年夏天,像刘孜男夫妇那样来庐山租房避暑的游客不在少数。一位庐山当地居民说,近20年来,牯岭变得热闹了,也变得“拥挤”了,当地人也渐渐地习惯了这种“拥挤”,习惯了与那些抑或熟悉的,抑或陌生的游客一起在餐馆吃饭,一起在街边散步。

  牯岭自然承受力到了极限

  但对于庐山景区来说,游客与居民“抢地盘”,却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丰厚旅游收入外,却给景区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牯岭镇纪委书记陈励全说,人口的增多,造成的最直接的压力就是生活垃圾增多了,景区防火压力增大了;另外,人口增多,车辆也多了,这也直接导致牯岭空气质量下降。

  一位当地居民说,现在山上的环境和他们小时候比起来,差太多了。小时候当地小孩都喜欢在卢琴湖里游泳,如今湖里的水早已被污染,“现在别说游泳了,就是洗手也不敢啊。”

  “牯岭的自然承受力早就到了极限。就人口而言,现在的庐山是只能出,不能进。”陈励全说。

  近些年来,由于牯岭街的建设规模一再扩大,造成资源管理、游客接待、居民生活和交通枢纽等诸多功能相互干扰,难堪重负。

  1.2万居民3年内将分批下山

  两年前,庐山景区管理者们就大胆地提出了缓减庐山人口压力和环境压力的规划和设想。

  《庐山风景名胜区2004~2020年总体规划大纲》中透露,庐山风景区从2004年开始,便逐步要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该《大纲》还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庐山完全恢复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种种迹象表明,庐山居民给游客“让路”成为了必然。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让谁退出这块宝地呢?

  在游客、干部职工、庐山原居民三者的权衡中,九江市政府以及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最终选择了干部职工及其家属下山。

  7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通过《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消息,称“庐山将在山下建一座庐山文明新城,山上现在居住的1.2万居民3年内将分批迁下山”。这预示着庐山居民下山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短短3天搬迁数字“大缩水”

  但此消息一经发布,“万名庐山居民大搬迁”马上成了网上讨论的焦点话题,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声音。有评论认为,“居民下山会破坏庐山原有的人文气息。”

  针对这些质疑,7月25日,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将搬迁下山的“不是全部庐山居民,而是4000余名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

  仅仅3天时间,“1.2万居民”为什么变成了“4000名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否蕴含着某种微妙的因素?

  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数字变化,实际上暗含了这项工程的艰巨性。“方案是早就定了的,不可能有变化。4000名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如果包含他们的家属在内,实际上也是1.2万人。数字不同,但内涵一致。政府之所以把数字缩小,是考虑到了其中政治影响,毕竟上万人的大搬迁不是件小事。”

  记者在采访期间了解到,此次“万名庐山居民大搬迁”的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人在网上发表了尖锐的批评意见。一位名为“lx 109”的网友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其核心内容就是保护原生态不被破坏,‘物竞天择’,几百年都能存在的牯岭镇,其能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当地政府为什么要将其改造呢?”

  但是,对于“破坏文化遗产”、“破坏人文气息”的说法,牯岭镇纪委书记陈励全不以为然,他说,“牯岭”,来源于英文“cooling”一词,意为“凉爽”,是1895年英国人李德立在此建别墅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牯岭镇本身就是庐山避暑、旅游的结果。现在的牯岭居民,绝大多数是从事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原居民只有寥寥几百人。

  陈励全还说,即便这几百名庐山原居民,也是近100年来,从九江市、星子县迁居到这里的,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民俗和文化。因此,居民下山,不会破坏当地文化和人文,相反,它还会缓减庐山的人口和环境压力。

  迁居下山牯岭人态度不一

  有意思的是,与网友尖锐的质疑态度不同,牯岭上的庐山居民对迁居一事态度要复杂得多。

  今年67岁的杨子林老人,自称“世代是庐山人”。1911年,杨子林的爷爷便从安徽芜湖携家带口来到庐山,至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加上自己的儿子、孙子,整个家族已经做了五代庐山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杨子林一直在庐山电影公司专门为游客放映著名的电影《庐山恋》,直至2000年退休。现在,他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还在电影公司上班,依然为游客放映《庐山恋》。

  对于政府倡导的迁居下山一事,这位退休老人表示能接受,“在山下有房子有什么不好?热的时候住在山上,冷的时候住在山下。”不过,杨子林一直不相信,迁居下山意味着他们要退还山上的公房。“如果要退现在的房子,我相信很多庐山人都不愿意,到时候反弹意见会很多的。”

  而住在剪刀峡的一位老人却担心搬迁可能对牯岭镇特色产生影响。老人说,新城建起来后,如果出城的多是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市民,学校也迁下山的话,年轻人也都搬到新城去了,牯岭镇就会少了些朝气和人气。“那样的话,到了旅游淡季,游客一走,牯岭就会变成一座空城、死城”。

  居民下山本质是补房改

  虽然庐山居民对搬迁有不同看法,但都没有表现出激烈的反对意见。“毕竟是政府统一要搬迁的,这也是为庐山好,要是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还得下山呀。”一位42岁女出租车司机的想法代表了不少庐山居民的态度。

  针对网上庐山“大移民”下山的传言,牯岭镇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4000家庭下山,本质上是住房问题,与移民无关,下山后的庐山居民仍持庐山户口,继续享受管理局所有的福利。

  “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区域,庐山几乎没有私房,所有住房产权都属国家,至今还有很多庐山工作人员住在老别墅改造的房屋内。可以说,庐山人是全国唯一没有享受房改福利的群体。庐山文明新城的建设本质上是补上这份福利。”

  一位不愿透露其工作单位的牯岭镇居民称,他们听得较多的版本是,“比如一栋上百平方米的房子,算上装修,市场价20多万,自己大概只需掏上10多万元吧”。对此,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的有关人士称,“一切都刚刚启动,细化的方案还没出来。”

  腾出来的房子只给游客住

  记者在庐山采访时了解到,庐山人实际上还担心另外一个问题:自己下山了,腾出的房子怎么办?

  对此,牯岭镇一位负责人断然表示,庐山不可能再进人,腾出的房子只会依据庐山的总体规划分类处理。况且,《庐山风景名胜区2004~2020年总体规划大纲》对这个问题也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庐山居民搬迁下山后,将拆除牯岭正街部分违章建筑物和西谷没有文物价值的危旧房屋;仰天坪开发区除少部分房屋留作今后改造成为科研监测基地外,其余建筑物均应尽快拆除;封闭进入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等三个核心保护区的仰天坪路和大月山路两条机动车路线;牯岭街管理机构也将酝酿搬迁下山。

  牯岭镇纪委书记陈励全也告诉记者,尽管下迁的具体方案还没出台,但基本原则是清楚的,那就是腾出的房子只能给游客!另据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干部职工退出的别墅房,将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逐步改造为旅游接待用的宾馆。

  在居民下山的同时,庐山的山门也将从山上撤到山下,庐山职工全部在山下坐环保车上山工作。记者还了解到,以后自驾游的乘客,如果车辆不符合环保要求也不能上山。

  “山还是那座山,但居民下山、山门下撤后,庐山的旅游接待能力将大大提高,环境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这是个多赢的结局。”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评价说。

  “一山六制”局面将结束

  在此次规划山民下山的同时,庐山还在着力根治另外一个痼疾,那就是“一山六制”的混乱管理体制。

  此前,庐山有6个“婆婆”管着:庐山区、九江县、星子县、庐山垦殖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最有代表性的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有意思的是,这条瀑布的上端归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下端却归星子县管。

  据当地人士介绍,此次建设庐山文明新城,并不是简单的山民下山问题,而是九江市政府为理顺庐山管理体制,整合庐山旅游资源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整合后的庐山管理范围从46.6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121.04平方公里。

  同时,根据远期规划,2004年至2009年,庐山要建立整个风景区的规划协调管理委员会,将牯岭镇部分功能和居民迁移山下,这项工作随着庐山新城选址的确定正式全面铺开;2010年至2014年,庐山准备归口国家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初步结束“一山六制”的局面;2015年至2020年,庐山风景名胜区将完全归口国家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全面结束“一山六制”局面。

(广州日报)

首页 1末页 第 1 页 Of 1 页 -- 共 0 条回复。
如果你要回复该主题,请先登录!
关于景天下 关于本站 常见问题 关于本站 帮助中心 联系方式 管理中心 会员注册 XXXX
www.viewf.com Powered & Designed by 景天下旅游网. Copyright 2005-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ervice@viewf.com | QQ: 2321636390 最佳分辩率:1024X768以上 | 粤ICP备14003813号
今日总访量(PV): 1101  当前在线:8826 (历史访问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