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的传说 | 来源:北海市人民政府网 创建日期:2024-07-29 更新日期:2024-07-30 阅读:607 |
|
|
从古至今,美人鱼一直是热门话题。我国的史书中也不乏有关美人鱼的记载。宋代的《祖异记》就对美人鱼的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宋太宗时,有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今朝鲜),看见海面有一“妇人”出现,“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乃人鱼也”。宋代学者徐铉的《稽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我国的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传说中的美人鱼可能就是一种名叫“儒艮”(俗称海牛)的海洋哺乳动物。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南海曾多次发现过“美人鱼”,有的地方还把照片在展览会上展出,认为属我国首次发现,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北海作为广西海洋文化典型地区,北海的文化发展与海洋密不可分。北海市的《美人鱼传说》是一个人们寄予美好愿望的民间传说,主要集中流传于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铁山港营盘镇和合浦县沙田镇沿海地区流传最为广泛和集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传承性。2012年,美人鱼传说入选第四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间文学)。
“美人鱼”的得名
美人鱼,学名儒艮,身长最高能达到3.5米左右,喜欢吃海草,性情很温顺并且动作很缓慢。在中国主要分布北部湾的广西沿海。儒艮喜欢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的海域,它的听力非常敏锐,但其视力却非常差,一般的时候都呈现睡觉的状态,当吃饱后,就会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因而得名“美人鱼”。
“美人鱼传说”的历史渊源
据古书记载,远在10世纪宋代已传说海中有一种像人的鱼,“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这是南朝时我国古人在《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太平御览·珍宝部二·珠下》引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从这些记载中得知海里有鲛人,鲛人便是人鱼。人鱼“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可见其同情贫寒的善美之心。这便是我国美人鱼传说的雏形。
“美人鱼传说”的价值
北海流传的美人鱼传说神话色彩浓厚,“人鱼滴泪成珠”寓意美丽善良的心灵像珍珠一样晶莹光洁;龙王三公主(螺三妹)“以乳汁拯救遇难众生”的情真意切,暗示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令人吮吸到海的源泉、海的气息、海的力量,这是一个充满海洋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也正是美人鱼传说在南珠之乡世代流传的魅力所在。
美人鱼的故事不管是在民间传说、传奇故事,还是在童话故事里,都已经流传了数百年。无数艺术家和作家都煞费苦心地通过艺术形象和文字向我们还原美人鱼之迷、美人鱼之美。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坚信世上真得有美人鱼存在。《美人鱼传说》生动展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具体形象。从而揭示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歌颂了人鱼公主聪慧善良、心灵美丽、爱民如命的情操和风范。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们在口口相传美人鱼传说的同时,必然会受到故事的熏陶和感染,思考如何为人处世,裨益社会。于是“真善美”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美人鱼”哺育人们的乳汁,也许这就是“美人鱼传说”的重要社会价值吧!(吴莹整理)
| 美人鱼的传说 [景天下知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