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试展 免费向市民开放 | | 来源:南方日报 创建日期: 发表日期:2011-11-23 07:22:17 最后编辑: 阅读(892) 回复(0) |
| |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曾妮 通讯员/邓莉 姜文明 吴美贤)远销欧美的外销画、几乎失传的通草画、奥匈帝国的银币……广州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作为曾经的“一口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缩影,至今村内还遗落着不少“宝贝”。记者昨日从海珠区获悉,经过文物搜集整理,精心打造的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即将试展。试展期间不收门票,对清朝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历史感兴趣的市民,一定要去一饱眼福!
祠堂内开展览馆青石板铺路
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位于黄埔古村梁氏宗祠内,穿过祠堂高大的牌坊,可以看到一座青砖灰瓦的两层小楼,镶嵌着岭南民居典型的雕花木窗,外观看上去怎么也不像一座展览馆。更绝的是,整个展览自始至终皆以石板路贯穿,时不时还能见到一些实物的砖雕、石牌、柱础……据了解,这些建筑构件都是黄埔古村的村民保留下来的。在筹备展览过程中,海珠区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在村内征集文物,听说村里要建展览馆,村民们纷纷“割爱”,才有了这些凝聚着古村历史的文物。
整个展览分为建村本源、中西汇点、水乡风情、史册英才以及黄埔与世界五个部分,展现黄埔村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其中“建村本源”通过族谱、牌坊、匾额、对联等展示了黄埔村自宋以来的历史;“中西汇点”通过多媒体幻影成像、文物实物展示了黄埔村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在中国近代贸易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水乡风情”从古建、民俗、美食等方面展示了黄埔村特有的岭南风情;“史册英才”展示了胡璇泽、梁诚等从黄埔村走出的近代历史名人;“黄埔与世界”展示了黄埔村在全球化贸易中的重要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据了解,整个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展馆面积达到686平方米,仅展览制作(不包括建筑和文物搜集)就耗资500万元。该展览馆将于近期进行试展,试展期间对市民免费开放。试展过后,是否继续免费开放目前尚未最终确定。对广州近代对外贸易历史感兴趣的市民,可要抓紧时间前去一饱眼福了!
阿拉伯金粉外销画成镇馆之宝
黄埔古村作为清朝时期中国“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口岸,当时云集了全世界的货物,而当时大批品质优良的“中国制造”、“广州制造”也从这里畅销全世界。至今黄埔村内居民家里还散落着不少这样的“宝贝”。
在展览馆内,记者发现了不少清朝时期广州的外销画。这些外销画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不同,虽然画的是广州旧时风物,但却多是写实的水彩画,画风很细腻。不少外销画上,都展示了黄埔古港当时繁忙的对外贸易,而且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黄埔古港的标志性建筑——琶洲塔。其中,“镇馆之宝”是三幅描绘阿拉伯宫廷生活的清代外销画,其构图鲜明、色彩鲜艳,以金粉着色,据了解,这些外销画都是当时广州画工为外国客户定制的,遗世的很少,价值不菲,是文物保护单位从海外搜罗回来的,至于花了多少钱,展览馆方面则表示“不方便透露”。
除了外销画之外,馆内还展出了清代通草纸画11张,通草画原产广州,质地如丝,画工精细,仿若刺绣,内容以清代人物形象、中国红船、花鸟图为主,对研究清代民间服饰及对外贸易有重要参考价值。馆内还展出了当时对外贸易遗留的外国钱币,包括奥匈帝国1780年玛特蕾西亚·泰勒银币一枚、1897年墨西哥鹰洋一枚、西班牙双柱银币(墨西哥1803年铸)一枚、刻中文字样西班牙双柱银币(墨西哥1803年铸)一枚,充分体现了广州在国际贸易史上的重要地位。展厅的一些民俗用具,如广彩的茶壶茶杯、藤制的保温篮等等,也展现了黄埔村特有的民俗风情。 | | 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试展 免费向市民开放 [景天下快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