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 |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河源市西北部,东江流域上游;东邻和平县,南连东源县、新丰县,西接翁源县,北与江西省龙南、全南两县交界。县城元善镇距广州市217公里、河源市102公里,105国道、粤赣高速公路和省道灯官线(S341)、定忠线(S230)贯穿境内。该县是105国道入粤第一县,地理坐标为北纬24º05´48″~24º28´08″、东经114º14´44″~114º56´51″。 【面积、人口】 至2007年底,全县有13个镇、159个村、16个社区,总人口36.87万人。县域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其中中、低山地面积231.47万亩,丘陵90.32万亩,平原和阶地28.52万亩,水域面积4.44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65.25%、25.46%、8.04%、1.25%。全县耕地面积24.54万亩,占总面积的6.87%。 【地形、气候】 境内山丘绵亘,地势北高南低,九连山脉在境内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北、中部多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带,东南部以谷底盆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该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降水季节明显。2007年,境内年日照总时数为1626.4小时,平均气温20.7℃,降水量1564.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1%,蒸发量891.8毫米,无霜期298天。 【自然资源】 境内水力资源丰富 全县有大小河流72条,其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2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分属东江和北江两大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3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10.66万千瓦。 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查明的矿床有23个、矿点52个,主要矿产有铁、锡、钨、铅、锌、煤、金、银、铜、钛等30多种。储藏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广东大顶铁矿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锯板坑钨矿均坐落在县内。 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 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禽类、鱼类、甲壳类、两栖类、昆虫类等,共计20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鹿、巨蜥(五爪金龙)、蟒蛇(南蛇)、云豹、金钱豹8种。...[详细] |
和平县 |
和平县地处东经114°41′~115°16′,北纬24°5′~24°42′,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其区位东连龙川,南邻东源,西毗连平,北与江西省定南、龙南两县接壤。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通过该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带,其中间有峡谷平原。境内和平水、鱼潭水汇入浰水,浰水于东水镇汇入东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7.91℃~20.2℃,年均雨量1536~1845.3毫米,大多数年份日照在1704.7小时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67~301天。
全县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为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284人,占人口总数14%。辖阳明、大坝、合水、青州、上陵、下车、长塘、热水、优胜、浰源、贝墩、古寨、彭寨、林寨、礼士、公白、东水17个镇及其属下23个居委会,216个村民委员会。
【政区沿革】 和平县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置县,县城设于和平峒羊子埔(今阳明镇),属惠州府辖。1949年5月24日解放,先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辖,后隶属粤北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11月,与连平合并称连平县,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2年6月,连和分县,恢复和平县建制,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1月,新设河源市后,为河源市所辖。 【自然资源】 和平县有森林面积13.33万公顷,毛竹面积近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90多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植物种类达900多种,有珍稀植物桫椤及一些珍贵的中草药材,是国家级山乌柏采种基地。现己发现矿产30多种,储量较丰富的有稀土、高岭土、石灰石、黑曜岩等。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在7镇40多处,含有硫磺、碳酸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温泉之乡”之称。可开发的水电资源7.5万千瓦,己装机2.5万千瓦,开发潜力仍然较大。 【主要特产】 “万家香”优质米、中华猕猴桃、香菇、柰李、椪柑、反季节蔬菜、茶叶、柿子等。该县是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南端猕猴桃生产基地。[展开阅读] |
紫金县 |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州市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接壤、北与东源县交界。全县境域,东西长88.6公里、南北宽64公里。全县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 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因该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于本县117年,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永安县改为紫金县,以紫金山(紫金中学校背山)命名,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2007年,全县设20个镇、273个村委会、1836个自然村和24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户籍总人口为780914人,其中男性399923人,女性380991人;在户籍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16159人,非农业人口164755人,紫城镇人口为96133人。传统用语为客家方言。 【地形、地势】 紫金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30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4%,河谷、盆地、水域占16%。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面山峦重叠,地势较高;中部较低并向东西两翼倾斜,构成不大对称的马鞍形,归属不同流向的东江和韩江两条水系。 【主要山脉】 全县平均海拔300米,紫金县城海拔为140.8米。山脉属粤东莲花山体系,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座。 武顿 又名乌凸,位于南岭镇南端,与陆河县交界,与文笔峰相邻,是紫金县第一高峰,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主峰海拔1232.9米。山势雄伟,烟雾缭绕,与文笔峰左右并峙,成为奇观。山上植被:山顶以灌木丛植物为主,山腰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分布,中下坡有人工植被。矿藏有...[详细] |
龙川县 |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接兴宁、五华,西南连和平、东源两县,北界江西。龙川地处北纬23°50′57″~24°47′03″,东经115°03'13″~115°3'18″之间。全县境域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103公里。境内有梅河高速公路,205国道穿县而过,京九、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和客货流集散地。县城老隆与省会广州距离300公里,距深圳280公里,距河源市区104公里。 龙川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2007年有耕地面积436576亩,全县设25个镇,315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总户数为241694户,年未总人口为90.2万人,其中男性46.1万人,女性44.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5.6万人,县城老隆约15万人。 龙川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最高峰是位于东南部的七目嶂,海拔1318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县年平均气温20.6℃,年平均降水量1697.3毫米,年平均光照数1839小时,2007年平均气温 21.4℃,年降雨量1805.3毫米。 有史记载,新石器时代龙川已有人类活动。周初,县境属藩服,春秋属南越,战国属楚,号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始置龙川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东源、源城、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江西省)等县(市)的部分地域。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至明正德十三年(1518)间,龙川地先后分置兴宁、河源、雷乡、新丰、和平等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稳定无大变化。建国后,龙川属东江行政委员会,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1988年,设立河源市,龙川属之。 龙川矿产资源丰富,共有铁、钨、锰、铜、 锡、瓷土等矿产20余种,分布于全县25个乡镇,其中铁矿储量1500万吨,钨矿早有开采利用。2007年开采的矿藏有贝岭上盘铁矿、上坪回龙铁矿、黎咀小地瓷土等。 龙川地处东江和韩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为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蕴藏量41.39万千瓦...[详细] |
东源县 |
东源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3022"~24015",东经114019"~115022"。东邻龙川县、五华县,北接和平县、连平县,南靠河源市区和紫金县,西连龙门县、新丰县。东江及205国道、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和粤赣、河梅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东源县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66.6公里,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2007年下辖21个乡镇(其中一个为畲族乡)及万绿湖管委会(新丰江林管局),256个行政村。
东源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湿度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为-4.5℃。年均相对湿度为77%,无霜期335~345天。年积温约77700℃。年均降雨量1567~2142.6毫米,主要集中在4~6月。县境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多山,以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60%,河流、水库(含新丰江水库)水面占10%。
东源县的旅游资源有万绿湖、桂山、苏家围、镜花缘、东江画廊、黄龙岩、南园古村、阮啸仙故居和东江野战俱乐部等;已立项筹建的旅游项目有黄田温泉、黄村温泉、红十月旅游区、天子山旅游区和石坪茶园5个。
东源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淡水、矿产和动、植物等可供开发的资源都比较充裕。 土地资源丰富,县内有340万亩丘陵山地,耕地面积30.1万亩。其中水田23万多亩,沙坝地7万多亩。 县境内(不含新丰江水库)拥有54万亩水面,139亿立方米蓄量的优质水,有年均流量达82.3亿立方米的东江水,为深圳、东莞、香港等地提供充足的优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17.3万千瓦,现已装机9.89万千瓦,仍有7.41万千瓦有待开发。全县有适宜发展各种水产养殖的水面57万亩。 矿产资源有10类32个矿种,主要有铁、稀土、萤石、石灰石、瓷土、花岗石等。经探明萤石储量有588万吨,铁矿储量1984万吨,瓷土(高岭土)5000万吨,花岗石1.4亿立方米,石灰石1亿吨以上。分布于境内东北的热矿泉水资源有26处,以中温热水为主,属重碳酸钙低矿化水,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有动物种类164种,其中水鹿、苏门羚及白鹇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人工驯养的东北梅花鹿;植物种类800多种。全县林地面积405.2万亩,森林活立木蓄...[详细] |
南宁特产 | 清蒸万绿湖白七鱼、万绿湖白七鱼干、五指毛桃汤、一碗一粒紫金经典肉丸、炸油果、米糕、东江客家传统名菜--东坡肉、客家名菜--黄豆炒大肠头、河源风味小吃--汤丸、河源风味小吃--皮脆心软的马蹄松、经典客家菜--全猪宴、经典客家菜--全牛宴、经典客家菜--全菇煲、经典客家菜--薯丝煲、河源五指毛桃香鸡、东江盐鸡、红焖肉、东江酿豆腐、上汤桂花鱼、清煲草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