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 | 【位置面积】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 24°41' 、东经116°18'~116°56' 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饶平县,西依梅县,南邻丰顺县。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大埔县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历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立饶平县,县地域属之。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氵恋洲二都置县,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1965年隶属梅县地区,1988年属梅州市。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五虎山麓。
【行政区划】 全县辖14个镇(湖寮、茶阳、枫朗、西河、三河、大麻、银江、高陂、光德、桃源、洲瑞、青溪、百侯、大东)和丰溪林场,镇、场下设254个村委会(居委会、场)。
【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534461人,主要为汉族,此外,还有少量蒙、回、壮、满、瑶、土家、黎、高山等少数民族居民。全县语言属客家方言,光德镇九社、高陂镇古野蒲田等村间有漳州、潮州语。
【全年气候特点】 全年气温正常,雨量正常。年平均气温21.2℃,年降水量1659.5毫米,年≥0.1毫米降水日数134天,年日照时数1661小时。全年各气象要素值与历年平均值比较:年平均气温高0.2℃,年雨量多107.2毫米,年≥0.1毫米降水日数少19.4天,年日照时数少2.1小时。一日最大降水量161.1毫米,出现在6月9日。前汛期(4~6月),总降水量961.1毫米,与历年比较属偏多,后汛期(7~9月),总降水量496.1毫米,与历年比较属正常。6月7~10日受高空槽和西南低压影响,全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出现了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性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
【物产·资源】 大埔县主要有铁、镍、铅、锌、钨、钼、锡、铜、金砂等金属矿;有磷、水晶石、长石、石英石、稀土、瓷土、紫砂陶土等非金属矿;还有天然矿泉水、瓷器、茶叶、烟叶、蜜柚等。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3.1万千瓦,其中小水电理论蕴藏量14.52万千瓦,易开发的7.32万千瓦。
【地形地貌】 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旅游资源 三河坝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两岸山峰叠翠,如诗如画;东岸有国家级革命遗址重点保护单位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景点。埔梅交界的阴那山雄奇险峻,云雾飘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风光秀丽的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双髻山峰耸路陡、竹海蕉林、石奇洞幽、寺庵掩映,是省级森林公园。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方石楼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观。另外,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居以及“父子进士”石牌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