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织金名胜古迹——十二小景
文浪北腾
在县城北下水关处,贯城河水绕过文腾书院,出下水关,与双洞之水交汇,每逢春夏汛涨,浊浪滔滔,奔腾北流,故名“文浪北腾”,居民皆云集观赏。
圭峰笏峙
在县城中,高30余米,占地近2000平方米,因前为历代州、县官署,又名“后山”。山峰西、南、北三面峭壁,唯东面南、北、中有3条小径可攀山顶。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林荫蔽日,顶峰及北部有两大石桩南北对峙如朝笏,故名“圭峰笏峙”。东观全山,分前后两重山峰,有建筑物4处,摩崖石刻43处,小巧玲珑,布局秀丽得体。山麓东北部有六角攒尖草亭一幢,名为“箭厅”。厅后有一洞,名“一洞天”。洞旁植丹桂一株,名“蟾宫折桂”。东南部有一池,名“鹤池”。为历任州官放鹤之地,厅池之间为第一重山峰,正中石壁上人工开凿拱券顶佛洞一座,内塑观音,顶额草书石刻“观音岩”三字,两边对联刻“灵山开觉路”、“官海凌善”。观音岩右侧石峰小巧,嵯峨林立,有人工凿成登道数级而上。登道左右石上有“渐入佳境”、“大观在上”等10余处摩崖石刻。拾级或绕南北而上,进入第二重山峰。其北有石峰如笏,上有“畏于民岩”、“碧障”等摩崖,岩畔有“瑞红亭”以供歇息和面北览胜;其南有“小蓬莱”、“一勺泉”、“一览亭”及石道“龙门”诸景观,正中主峰女口笏,上有“真乐地”、“岳峙”、“天开图画”、“小洞天”、“天池”、“浣香”等景观及石刻。峰前有石径绕南而上达峰后。径道题名“云梯”。峰后西北临悬崖有“乾坤一草亭”,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更名“后乐亭”,登亭四顾,全城景致尽收眼底。“文化大革命”中,山上摩崖石刻及亭屋建筑尽毁,当年秀景不复存在,仅余突兀石峰及古树。
双潭对镜
在县城内东部,两潭一南一北,南大北小,中间田畴相隔,对映如镜,景名“双潭对镜”,俗名“双堰塘”。大潭南畔有文昌阁,阁前山门濒临潭水,潭岸建石龙栏杆围护(龙头朝西、龙尾朝东);西岸有杨泗将军庙,故有“两庙双潭”之称。双潭之水常年碧绿,暴雨不浑,清澈宁静。临潭东环路段笔直一线,外壁建卷拱窗暗渠,形如跨潭多孔长桥;文昌阁山门已毁,新近利用原址及左右地段建成琉璃屋面的楼台亭阁兼备的幼儿教育中心。这些建筑,为潭景大增秀色。盛夏到来,城中儿童多集此游泳,嬉戏腾跃千姿百态,潭畔游人笑声叠起。落日含山,老幼妇孺停息桥形路段,坐赏双潭秀景,尽享天伦之乐。
榜山东挂
城东郊通省古驿道北侧,群峰之中独有一座平顶山岭。周围山峰林木翠绿,唯有此岭不长林丛,仅石缝间有杂草生长。从山顶至山脚,岩石经雨水侵蚀,组成一条条长方形石块,纵横排列,在隙缝绿草衬托下更显分明,形如科考发布的排名金榜,故名“榜山东挂”。相传每当州内士子应考得中,这些小长方形石块就会发光。举人、进士等得中名额也可从石块发亮的多少,预报人数。每当旭日东升,山岭黑黝一片,恰似一块长方形大黑板,红日渐渐升高,阳光斜射,形如榜上姓名的石块就渐渐呈现出来,隙缝阴影相隔,使其分外明显。这种景观,奇妙天然,令人叫绝。
神龙蛰影
在县城东蛇冲峡谷内,谷深5公里,宽100米一300米不等,西起“三石连标”右侧,东抵垮木寨后山,两面奇峰群立,绝壁千仞,雄踞对峙。东临谷口右绝壁下有一溶洞,洞中有水,久旱不涸。相传古时有一仡佬族妇女因天旱入洞取水洗衣,突然晴天霹雳,狂风暴雨,一条巨龙从洞内张牙舞爪冲出,沿石壁翻飞腾空而去,妇人当即吓死。家人寻来,见一妇女死洞内,洞壁深处至洞外绝壁留下数十丈长的巨蟒痕迹。康熙初年平远建府后,知府邱业及总兵刘文进听民间传及此事,亲到洞前观看,见巨痕蜿蜒如龙,便...[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