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因筑都江堰而流芳百世,他总结的“深淘滩、低作堰”,“湾截角、正抽心”的治水经验成了千古绝唱。
   不知何年何月李冰治水之法流传到了岳池县顾县镇,也不知何年何月何人运用这个办法治理了顾县的金城河。 顾县镇是岳池县最早的县城治所,置县于唐武周通天二年,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在镇的西侧,金城河流经顾县镇辖区50公里。金城河发源于金城山,积雨面积大,稍有暴雨便洪水泛滥。据传说,这里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洪灾。有一年,时逢伏月,大雨滂沱,三日不停,金城河水陡涨,市井可以行船,沿途冲走稼穑、房屋无数,犬豕之尸随处可见,时有人呼号救命,终因无力,眼看洪峰卷着杂物飞逝而去…… 清朝康熙年间,金城河水变得驯服了,两岸杨柳青青,河水波光粼粼,有些河段,好事者还造了小船捕鱼载人。时令好转,风调雨顺,物阜粮丰,百姓安居乐业,顾县场上的商贸也繁荣了起来。据考证,那时的金城河已治理过了,其治理法则,是利用李冰治水的经验。人们顺水而下,淘滩作堰,截湾抽心,历时数十年。据不完全统计,从金城河源头到注入渠江长达100多公里的河道上就筑就了低矮水坝几十处,仅顾县镇域内,就筑有付家堰、大堰,小堰、干河坝堰、水口庙堰等10来处,这些水利工程至今都还在发挥防洪抗灾的作用。后人为了缅怀李冰功德,便集资在顾县镇修了川主庙,泥塑李冰神像,终年享受香火。现川主庙保存完好,修葺一新,翘首等待游客。
川主庙又名聚圣宫,位于中华街中部,座东朝西,据庙内保存完奸的《奉文优免》碑文记载,该庙建于清乾隆47年以前,由戏楼三开,大殿及厢房组成,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大殿供奉着李冰神像。朱漆大柱上有联云“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湾截角,正抽心,仪型作式无颇无偏”,横额上书“泽被后世”。殿堂以青石板铺就,显得雄伟庄严又十分雅致。沿阶而下是一长方形石坝,可容千人之众,石坝两侧为厢房、书楼,石坝前方是戏台,台枋上雕有花草人物,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留下一段令人遗憾的历史。
     值得欣喜的是,在维修大殿时,挖得三条保存完奸的石枋,每枋长约1.5米,石枋上雕塑了许多人物,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神形逼真,呼之欲出,据考证这三条石枋是明代的文物。石坝紧邻大殿的石栏下,有2米见方的盘龙镂空石雕,中嵌二龙戏珠,鳞爪宛然,跃跃欲动,珠圆如卵,旋转自如,可谓珍品,解放初不翼而飞,现存石雕是复制品。戏台下六合大门,门前一对石狮分列左右,背负檐柱,威武异常,檐柱上书一联云“完神禹斧椎功举世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金城山水秀岳东第一名园生色顾县篇”。大门外地势开阔,现已辟为居民游客休闲之场所。
     顾县镇因有古县城而古,因有古庙而古,然而李冰以治水有方惠及后代,造福百姓,人们才永远纪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