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霄县漳江出海口,总面积2360公顷,属海岸湿地类型自然风景区,是北回归线北侧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也是全球候鸟重要的歇脚地和繁殖地。保护区内除了红树(品种主要有秋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勒、木榄、黄槿等)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和蟒蛇,二级保护动物19种,中日政府协定保护的候鸟77种,中澳政府协定保护的候鸟41种,林下还滋生多种藻类,构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2008年2月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红树林独特的“胎生”现象,使之具有适应水渍、盐渍的特点,又具有支柱根、呼吸根等特征,能保护滩涂、海岸,净化海水,被誉为“地球之肾”、“海底森林”。红树林海岸更具有一种动态的美,自然景观随着潮涨潮落而周期变化。景区内主要景观有“海底森林”、石矾塔、“十月怀胎”、群鸥起舞、鱼虾嬉戏、天地会诞生地、开漳史迹等10多处,区内盛产竹塔泥蚶、螃蟹、弹涂鱼等。该景区距漳州市区90公里。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泥滩地、潮间带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的树种,其特点具有呼吸根和支柱根,种子藏在树上的结果中,由果实萌芽成苗(又叫胎生苗),下落于泥涂中发育成新株而组成的群落之总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霄县东厦镇,漳江口南北两岸潮间宽2-3公里、长8-10公里的泥涂中,是由红树科木榄属的木榄树种,秋茄属的秋茄树种,紫金牛科桐花树属的桐花树种,马鞭草科海榄雌属的白骨壤树种和爵床科老鼠勒树种以及蝶形花科鱼藤属的三叶鱼藤,合计5科6属6种组成。在这些红树林下,潮间带滩涂中,养息着弹涂鱼、蛏、青锯蟹、招潮蟹、泥蚶、泥螺、鳗鱼等多种珍稀海产品,树上栖息着多种鸭科、鹭科鸟类,如绿头鸭、斑面海番鸭、灰雁、豆雁、黑尾鸥、白鹭、苍鹭等,林下还滋生着多种藻类和浮游海生物,构成了独特优美的自然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