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曙区大沙泥街。695年至696年(唐武后"天册万岁"和"万岁登封"间)建造,故名"天封"。原塔高18丈,约51米许,六角形,相传建造时以堆沙垒高操作,周围留下大量沙泥,大沙泥街、小沙泥街由此得名。郡人视为镇郡宝塔,战争时用作烽火塔。承平日,塔顶高悬明灯,照示水陆船只、行人。 1128年至1130年(宋建炎间)兵毁,1144年(绍兴十四年)重建。明暗十三层,1798年(清嘉庆三年)火毁外檐、平座和栏杆。1935年重修。1957年维修,发现塔顶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弘俶造青铜舍利塔一座,落款"乙卯岁记"(955年)。1982年检查塔基,发现底 天封塔 层中心"地宫", 石函有南宋绍兴十四年题记,出土银殿、银塔等珍贵文物,银质地宫殿刻有绍兴十四年题记。出土铜钱,最晚为绍兴元宝年号钱,与《四明谈助》"宋建炎间毁于兵火,绍兴年间僧德华重建"相合。1984年塔身倾斜严重,壁裂。拆下塔身落架大修,时塔高42.5米,发现宋、元朱墨书印模纪年砖数百块及经卷等。1987年9月动工,1989年11月4日竣工耗资160万元。高51.5米(连塔顶饰物),七重外檐,檐牙高啄。各层檐上回廊相绕,栏杆围护,赭色塔身,黑色外檐,古朴巍峨。1961年5月、1981年12月,均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