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山全名苏州洞庭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东山历史悠久,从三山古文化遗址发掘证实,在公元前1-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东山一带即有人类居住。唐宋以来,文物渐兴。明清时期,人文日盛,仕宦商贾,足迹遍布海内。 东山是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古镇。全镇现有石板古街1000米,街道两侧38条古巷小弄,曲折幽深,古趣盎然。更有中外闻名的雕花大楼,启园,古紫金庵,三山古文化遗址及龙头山,廿四弯,明代古街,陆巷古村,轩辕宫,明善堂,凝德堂,雨花台等名胜古迹和文物景观。东山不仅是旅游者乐于游赏之地,而且也是雕绘艺术家,建筑设计师,考古工作者,摄影艺术家,影视拍摄者常临之地。 东山主要旅游景点有雕花大楼、紫金庵、明善堂,轩辕宫,启园,未来农林大世界等。多数景点可通过环岛一周的环山公路到达。东山盛产白沙枇杷、乌紫杨梅、银杏、板栗、碧螺春茶和“太湖三宝”:银鱼、白虾和梅鲚。可以买一些碧螺春茶、白沙枇杷、杨梅等馈赠亲友,还可以品尝到风味独特的太湖船菜。 票价:雕花大楼45元,启园30元,紫金庵20元 电话:雕花大楼66281001,启园66281236,紫金庵66281126 火车站西广场乘502路直达东山,或经由木渎中转 特别推荐: 东山古民居 怀荫堂 怀荫堂位于吴中区东山杨湾镇,从其结构、形制推断是一座具有明代中期建筑风格的民居,现有门楼、住宅楼、左右对称的厢房,门楼结构简洁,上用皮条脊,下施三组扣枝灵芝花卉砖雕,楼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梁架为抬梁式,用材较粗壮,整体结构非常稳固。楼下出檐很深。檐柱上出一斜撑支撑挑檐枋和挑檐檩。斜撑的做法极有特色,做工精细。 怀荫堂的整体布局、边贴梁架、檐口斜撑、砖木雕刻、门楼形式及做法,为研究苏南地区明代住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明善堂 明善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镇上湾村。 明善堂是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中等规模民居建筑,整座建筑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朝大厅一面的砖雕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宛若牌坊,为明善堂的主要装修所在,其雕刻之精,在江南地区明代建筑中是罕见的。明善堂的住楼、门楼、塞口墙等的砖、石、木雕刻和彩绘图案,充分显示了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是一座砖、石、雕刻和彩绘并举的艺术之堂。 凝德堂 凝德堂位于东山镇翁巷殿新村,堂主系明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吴有性,其所著《温疫论》创论外感瘟疫病因及传授途径,开我国传染病学之先河。后该宅屡易其主,先由席姓买下,后又转让于严氏。 凝德堂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21.09米,.整座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明,其前铺后宅的建筑形式,极富特色,在苏南地区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中已十分少见。凝德堂保存完整的88幅明代建筑彩画是该建筑的精华所在,具有线条流畅、色调素雅、图案变化灵活之特点。其彩画属“下五彩”,图案中所用锦纹与《营造法式》的图式相合,规整严谨,用色明快,是苏南地区现存明代建筑彩画中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对研究我国明代民居建筑彩画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凝德堂前东西两端设有巷门,在当地遗存中特征尤为突出,目前也保存甚少,对研究东西山地区古村落的整体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凝德堂是明末清初东山地区以宅为铺行医诊病的一个缩影,为研究该地区的民间医学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紫金庵罗汉塑像 紫金庵位于吴中区东山镇西卯坞,又名金庵寺,梁陈时始创,唐贞元年间废后复建,历代均经修葺。 紫金庵大殿左右两壁十六尊罗汉像为南宋初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的力作,后壁的几尊塑像,则是邱弥陀在明...[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