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位于高邮市区东北角的土山(又称东山)上,土山相对高度约35米。太平兴国年间道士李守坚在其上始建东岳行宫(俗称泰山庙)。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路过高邮,与本地先哲孙觉、秦观、寓贤王巩聚会于东山庙台载酒论文,从此“四贤聚会”成为佳话。“文游台”从此得名。宋人应武《重修文游台纪》有载: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孙莘老、秦少游邦之先哲尝与苏子瞻、王定国载酒论文此台上,时守以群贤毕至,匾曰‘文游’。李伯时笔之丹青,以侈淮扬胜。”历史上,文游台多次作废。宋淳熙王炯、嘉泰吴铸、开禧张革,明正德胡尧元,清顺治吴之俊、康熙曾懋蔚、光绪洪磐,民国王宜仲等先后主持修建过文游台。民国30年(1941年)修建后的文游台,歇山重檐,下层面阔5间,上层面阔3间。下层墙嵌有苏轼、秦观的手书刻石《秦邮续帖》上下两卷,12块刻石。沿木梯登楼,东观禾田,西览湖天,水乡景色尽收眼底。还可见到城东的净土寺塔和魁楼、城西的镇国寺塔,几座古建筑遥相呼应,构成一幅空间立体风光图。民国36年,庙毁台存。
   文游台前为面阔进深各5间、单檐歇山板瓦顶的堵盍簪堂,堂内四壁嵌有《秦邮帖》4卷、石刻25块、画像石刻3块。台西为古四贤祠,为明代纪念四贤聚会而建造的,砖雕祠门,形象生动。祠后是幽静典雅的秦观读书台。秦观34岁入京应试前常在这里读书。西为新建的映翠园、重光亭。西南侧立有清王士祯书“古文游台”四字的牌坊1座。  
   文游台为“秦邮八景”之一。淮扬名胜之地。自宋代以来,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学士前来访 古拜贤。乾隆南巡也曾登台赋诗。历代歌咏文游台的诗文有500多首。文游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