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了石堤大桥进入大溪,首先看到的是刚刚建成的石堤电站。石堤水电站是目前渝东南第二大水电站,是重庆市重点工程,位于酉水河上游,坝址距北河桥1.7公里。大坝高53.5米,总投资10.8亿元。它的建成,将对秀山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电站的大坝正常蓄水后,形成长达30多公里的生态湖泊旅游景区。秀山县大溪乡境内的湖区,长达20余公里,是酉水湖旅游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流经秀山境内的酉水河又名北河,属沅江水系,是沅水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湖北宜恩县,经石堤镇的高桥流入湖南龙山县境,汇沅水,入洞庭。      从王家码头上船,沿途有鸡公滩、洞脚、打捞寨、白鹤林、鱼塘溪、田沟大桥、移民风情一条街、梅家河和红岩洞等景点。酉水湖人见人爱,水质较好,水波粼粼,周围树木葱葱,山山相连,难穷其尽,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原生态旅游胜地,是我们回归自然,放松自我的理想之地。春,可看万物生机勃勃,激励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夏,可消暑乘凉,享受爽心的清凉世界;秋,可看农民的笑脸,享受丰收的喜悦;冬,可看渔郎的悠闲,可享受放松的惬意。
    鸡公滩,现在不见滩头只见崖,与从前相比,也多了许多回忆。穿过一片峡谷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便到了洞脚。洞脚的湖面水域开阔,平整如镜。附近的土家寨落,依山傍水的土家吊脚楼,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打捞寨是酉水湖之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景点。打捞寨,宋时称打妖家洞,明清时称打妖寨,占地面积30余亩。打捞寨始建于元代,初建为打妖家洞城寺;明代时修内城墙;清代雍正末改土归流,商人万鉴仕在此兴建了一座庞大的地主庄园和油业商号,建筑为外包石门框的盒子砖围护墙,内为青瓦木结构穿逗建筑,有48个不同朝向的石框龙门,故又称“四十八岩朝门”。进入“四十八道岩朝门”寻寻觅觅,犹走迷宫。打捞寨扼酉水河上游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土家族、苗族起义,是秀山土家族苗族人民征战元兵、北上援辽、抗击倭寇的活动中心。
     打捞寨是古代商业贸易的中转中心,著名的秀油生产和商贸基地。史书记载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繁华一时。古城多次遭受火灾和拆迁,淹没之前,存宋、元、明、清时部分打妖家洞城墙和清代建筑的大部分石基,两座石门框,民国初期秀油作坊和清道光明万墓遗址。古城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是秀山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蓄水之后,虽然再难见到打捞寨遗址真容,给人留下无尽遗憾,但查阅秀山文史资料,我们会仍然记着这段历史的空间。乡里的干部介绍,镇上已规划把打捞寨建成农家乐,那时,到了打捞寨,自然会是另一番乐趣。      白鹤林百亩有余,因上千只白鹤常年栖息于此,当地人称为白鹤林。白鹤与当地村民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清晨,白鹤迎着朝阳在湖面翩翩起舞,嬉戏于山水之间;傍晚又结伴归来,使整片林子万绿丛中点点白,增添了无尽的情趣。现在天气凉了,白鹤飞走了,我们期待着它春又归来。      眼前的河段叫鱼塘溪。这里是深潭,大量鱼群聚集于此,因此叫鱼塘溪。酉水湖边的渔民都爱到此捕鱼,常常大获而归。据同游的乡干部余家绪、杨昌前介绍,现在在酉水湖每天能钓起的鱼有好几百斤,让人赞不绝口的石堤豆腐鱼就是这里的鲜活鱼。      移民风情一条街是秀山县大溪乡政府所在地。大溪以宋、元时九溪十八洞之酉溪而得名。全乡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聚居民族。在建的移民风情一条街将土家苗寨建筑与仿古建筑融为一体,规划镇上将建房百余,集餐饮、住宿、玩乐、观光为一体,让人领略土家风情。
...[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