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坊古旧遗址历史园位于顺德区陈村镇新栏路东侧,原为陈村千禧纸厂,而千禧纸厂是于1999年由陈村造纸厂更名而来,最早的厂名是“陈村造纸厂“。
   陈村造纸厂始建于1958年,是广东59年老品牌,带有浓重的工业风格。2017年6月28日作为顺德16个“三旧”改造重点项目之一的民族路片区活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并在陈村纸厂举办“物舍/律动新生”陈村纸厂片区改造启动仪式暨同乐楼活化动工仪式。在陈村纸厂及邻近厂房增加现代构筑元素,兼带博物馆展示的码头广场是承前启后的支点,加强活化改造偏于与水岸和陆路双方的关系。计划把“工业遗存”、“艺术”、“时尚”三者连接,存留工业记忆,尊重场所精神;通过多种艺术,激活生硬机械的厂房空间;同时,融入时尚元素作为新血液,创造一个空间激活,功能复合的博物码头广场。
   陈村造纸厂在20世纪50年代,由新栏海边的几家竹杉店在政府的支持下合力组建。建厂初期只有不到30名员工,据老前辈回忆,当时造纸用的原料是蔗渣和禾秆,再经过一道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抄纸”。在60年代,随着纸厂逐渐引进设备,生产由全手工慢慢转变成半机械。陈村纸厂曾在业界风光无限,当时的纸厂在陈村的企业中是领头企业,每天上下班的气鸣声整个陈村都可以听得到。1978-1979年是陈村纸厂最辉煌的两年,员工人数达到200多名,当时纸厂的锅炉和生产线基本上是全年无休的。纸厂做的白柔光纸、色纸送往佛山土产进出口公司,可以说收入稳定,生产不愁。
   陈村千禧坊烟囱 为减少厂房生产对空气的污染,造纸厂建设烟囱作为防污染装置。烟囱径直立在厂房内,异常醒目。平日里,陈村的居民从远处就能看到纸厂的烟囱。久而久之,大烟窗就成为纸厂乃至附近片区的标志。
   烟囱原地屹立,保留原来建筑结构、砖材(青砖红砖混砌),采用同色灰青钢框加固,远观近看,均觉和谐。由于周边建筑物清拆时动作轻缓,没有对大烟窗造成较大影响。这与某些粗暴式清拆,甚至一拆了之的文物保护作业形成极大的反差!!!    麻石脱硫塔 在早前,前辈们就已经开始注重环保。处理废弃污染一直是造纸厂最为重视的问题,麻石脱硫塔应运而来。麻石脱硫塔是较早的工业锅炉清烟除尘的装置,锅炉内的烟气在塔内经旋转喷雾除尘后,再由烟囱排出,降低烟气中原有的SO2等有害物质。
   陈村千禧坊红砖 一块红砖能够勾起几代人的记忆,红砖墙的呈现,结合了现代的创新与过去的质感,让原来的千禧纸厂有了重生。红色的砖石,映衬岁月的历久弥新,沉淀延续红砖经典。
   陈村千禧坊码头 这里曾经是珠三角谷米副食品集散地,也是粮食运输的主要码头。每天有数以百计的谷船通往此地,当时广州的米价必以陈村为准,时称“陈村谷埠”。“移船入近市,籴米湿我衣”,可以想象当时埠头卖米的繁盛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