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禅寺,位于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寺院山门朝西,上额嵌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门两侧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大雄宝殿在寺内东侧,坐东朝西,雄伟壮观。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南北侧分别塑: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释迦牟尼塑像背后,南无观世音菩萨塑像面东站立,左右侍童子。玉佛殿在大雄宝殿北侧,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龛内供释迦如来坐像,白玉石质,由泰国请来。玉佛西侧佛龛内供奉地藏王菩萨。菩萨殿在大雄宝殿南侧,坐南朝北,中央佛龛内供观世音菩萨,东西两侧分别为地藏菩萨、千手观音菩萨。寺院中央有一座大殿,殿内,弥勒佛塑像迎山门趺坐,其背后,韦驮菩萨面东站立。
院西进门两侧钟鼓二楼矗立。北侧架长廊,壁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诗人郭沫若、书法家赵朴初游千佛山诗刻题记。其中1959年春郭沫若《登历山》诗曰:“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与长廊相对,南侧千佛崖危立,崖上镌刻隋代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等古迹。整个寺院,殿宇亭廊错落有致,苍松翠柏,储绿泄润,钟声盈耳,香烟缭绕,颇有深山古刹妙趣。
千佛崖·极乐洞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130余尊,是济南地区雕凿历史较早的石窟造像群。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有大小佛像87尊。中间一尊为阿弥陀佛,盘膝禅坐,高3米,身后饰佛光,法相端庄。左右为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侍立,高也近3米。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洞内曾嵌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的碑记。
“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1979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
龙泉...[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