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濒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省陆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近海海域17万多平方公里,现辖17个市,县及县级市、区139个。济南市为山东省省会,青岛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
    山东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1c-14 c,降水量550-590毫米,无霜期200天以上。     山东已发现的矿产128种,占全国矿产种类的70%以上,其中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第一位的有黄金、自然硫、石膏;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菱镁矿、钴、铪、花岗石;居第三位的有钾盐、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其余居前10位的有煤、天然气、铁、重晶石、硅藻土、铝土矿、轻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石英砂、云母、磷、石棉等。
    山东省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山东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1997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把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战略之一的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科技、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企业已占到全省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山东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省州、城市,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和友好关系。世界上前500家跨国公司已有81家来山东投资设厂。山东走向世界,世界进入山东已成现实。      开放型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对外贸易持续大幅度增长。 2000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49.9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28.7倍,年均增长16.5%,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和全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利用外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00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额422.7亿美元,实际使用241.9亿美元。其中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26001家,合同外资额380亿美元,实际使用212.8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全面发展。累计签定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合同额54.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8.6亿美元;累计批准设立海外企业(机构)553家,总投资额3.73亿美元,中方投资1.58亿美元,分布在世界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鲁国和齐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山东因而简称“鲁”或“齐鲁”。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向以不怕困难、不甘落后、吃苦耐劳、勤俭努力而为世人称道。
    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景点500多处。基本形成了自己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近年来,山东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接待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省现有星级宾馆142家,旅行社215家。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72.3万多人次,国内游客7006.9万人次。
|
 | 青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