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它位于天门市石河镇,毗邻镇北, 分属土城村,芦岭村、唐李村、东桥村辖地, 东南距天门市城区约16公里。 遗址占地面积8余平方公里, 由40处地点组成。 各地点相距很近, 有的甚至紧密相连, 其中心区还有一座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 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和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城址。 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56年11月15日, 石家河遗址由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天门市政府按照湖北省文物局的部署, 委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了 《湖北省天门石市家河遗址保护管理总体规划》, 拟分三期目标进行实施。 据专家评估, 石家河遗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从历史文化价值来说, 石家河古城是我国目前已被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其附属地点之多,分布面积之广, 在同时期遗址中罕见, 具有稀有性、独特性和典型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也是世界人类发展进步的宝贵文化遗产。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 而石家河遗址是其核心部位的典型遗址, 是研究我国史前社会生产、社会生活、 社会性质、社会结构、人口分布、聚落的发展演变, 民族形成与文明起源、邦国兴起的实物资料宝库, 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对于廓清我国上古史中的迷雾, 探讨多元一体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遗址内涵丰富,废墟形态保存较好, 除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外, 还可以为海内外自然史、 科技史及生态环境等多学科领域的学人进行专业考察提供研究园地。
众多的原始艺术品,堪称当时的艺术杰作, 具有传承借鉴价值和审美价值。 从社会价值来看, 石家河遗址比较集中地保存了古代人类在特定环境 和阶段进行开拓性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大量优秀历史文化遗存。 该聚落由形成、发展、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