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红色赣南[图文] | |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邝白薇 创建日期: 发表日期:2006-11-07 阅读:3394 P:1/2 |
|
核心内容: 提起红色旅游,江西是一个重地,除了有我们都熟知的井冈山、瑞金,距离广州颇近的赣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整个红色行程下来,对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感受到红色旅游之中的“绿意”,就是淳朴的民风,惬意的乡村。 | 提起红色旅游,江西是一个重地,除了有我们都熟知的井冈山、瑞金,距离广州颇近的赣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整个红色行程下来,对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感受到红色旅游之中的“绿意”,就是淳朴的民风,惬意的乡村。

文、图/记者邝白薇
兴国:全国第二将军县
兴国是赣南的一个县城,在红色旅游的选择中,并非一个热门之选,但这里确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在那些可歌可泣的岁月里,兴国县人民碧血丹心,气壮山河,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出54位开国将军,名列江西之首,全国第二,为新中国诞生而捐躯的就有23179位英烈,有人说,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烈士的英魂。在游览将军园的过程中,重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将军园占地300亩,安放了54 位开国将军的雕塑,主席雕塑,长征组歌,红军八角帽、三面红旗、镰刀斧头、革命先烈、革命历史历历在目,革命情怀油然而生。
兴国除了是个革命圣地,还是中国客家山歌之乡,这里的人都喜欢唱歌,以歌传情,走在乡间小路上,都能听到农民随兴而唱的山歌,充满欢乐的气息。
于都:长征第一渡
没有长江的奔流汹涌,没有黄河的气势磅礴,甚至也没有湘江、赤水河、大渡河的知名度,但这里却是“红军长征第一渡”,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濒临绝境的中央苏区、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一、三、五、八、九红色军团共8.6万余人,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当年的于都河边,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向红军将士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企盼着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归来。今日我们站在于都河渡口上,遥想当年的艰难与光荣。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她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的出发地;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她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她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
于都的客家唢呐源远流长,早在1600多年以前就盛行于民间,“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于都唢呐一般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所以俗称“吹打”。位于县城西南的禾丰、靖石一带还将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 汲取了赣南采茶戏“灯腔”、“茶腔”音乐的内涵与特色,于都唢呐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是客家八音中最主要的乐器。
(本页最后编辑:2006-11-07 21:27: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