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县 |
被誉为"南国铝都"的平果县坐落在右江河畔,该县辖8镇4乡181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等民族。 区位优势突出:被誉为“南国铝都”的平果县坐落在右江河畔,为百色市东大门,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镇,为滇、黔、桂三省区的交通要冲,桂西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在广西宏观经济战略布局中,平果处于桂东南开放与桂西开发的结合部,是右江河谷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平果铝”及西南、华南电力系统重要枢纽50万伏超高压变电站所在地。县城驻地处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和桂西中心城百色市之间,与两地距离约为120km,成为承接并发挥南宁中心城市向桂西山区经济辐射与吸引的“二传手”。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自然资源丰富:这里高温多雨,盛产大米、玉米、黄豆、花生、木薯、甘蔗、龙眼、荔枝、葡萄、香蕉等。矿产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铝、铁、锰、金、银、红锑、钛铁、朱砂、硫磺、水晶、冰州石、大理石、石灰石、灰元子、煤等。其中已探明的铝矿储量有2.9亿吨,三氧化二铝含量高达60.45%,质量之优,可与产铝著称的法国、几内亚等国的铝矿相媲美;水源丰富,电力充足。县城自来水供水能力为每日4万吨。有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点工程50万伏超高压变电站及与之配套的三座22万伏变电站、两座11万伏变电站、五座3.5万伏变电站。 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奇特撩人。有瑰丽神气的黎明敢沫岩风景区,有风格独特的小石林,有日涌三潮的天下奇泉,有气势宏伟的明代州府城堡,有广西乃至西南规模最大、制作最精美的明代土司陵园,有造型精巧的庙宇、古朴深厚的石塔,有摄人心魄的摩崖石刻,有吸引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游人的千古之谜——崖洞葬棺,有名闻遐迩的没六鱼洞和秀丽迷人的芦仙湖、布镜湖原生态风景区。 为了实现富民兴县目标,平果县充分发挥各种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全力打造工业强县。逐步形成以平果铝为龙头、平果工业园为载体,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建材、制糖、化工、食品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平果这座新兴的铝城,已成为人们投资的宝地,旅游、生活的乐园。[展开阅读] |
田阳县 |
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解放后,1954年县治迁至今田州镇,属百色专区专员公署(今百色市)管辖。 田阳县自然资源丰富 全县土地资源面积359万亩,水资源总量为12.4亿立方米。农业作物种类多,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蔬菜、木薯等。林业方面,县境内植物资源有900多种,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八角、竹子、芒果、柑桔、龙眼、荔枝、橙、梨、扁桃、板栗等。土特名产主要有云耳、香蕈、菇类、田七、茶油、桐油、八角油、核桃等。 改革开放以来,田阳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9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甘蔗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达100万吨。田阳芒果种植面积20万亩,是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优质品种"田阳香芒"两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最高奖。蔬菜种植达20万亩,成为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基地,每年向全国28个省100多个城市提供西红柿、四季豆、青椒及瓜类等40万吨以上。 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田阳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采取优惠让利,优质服务,使前来投资开发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田阳县气候概况 田阳县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各乡镇多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中部右江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往南、北山区两侧气温则逐渐降低,1月和7月份分别是该县最冷、最热月。各乡镇年平均降水一般为1100—1350毫米,河谷为少雨区,是广西著名的少雨中心之一;雨季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结束于9月中旬,雨季雨量占全年的75%以上,降水比较集中,所以雨季期间,常发生局部洪涝灾害;而秋、冬、春三季,雨水稀少,经常发生旱灾。 我县光照充足,年日照多年平均接近2000小时,这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无霜期长达350天以上,非常适宜发展水果生产和冬季农业生产;我县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与河谷的走向一致,所以我县的重工业布局以在西部为宜。
田阳土特名产有田阳香芒、田阳香芋、玉凤香猪、玉凤茶油、桥业土鸭、田阳芒鸡、活旺鱼、布洛陀香米、香油、田阳农家自酿米酒、五村七星鱼、雷圩八角、油桐、古眉酱等,其中田阳香芒及圣女西红柿都是田阳特有的蔬果。田阳县具有芒果之乡的美誉,田阳香芒曾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的银质奖章(最高奖)和金质奖。旅游工艺品有布洛陀壮锦袋、布洛陀像...[详细] |
德保县 |
德保全县管辖城关、都安等12个乡(镇)185个村(社区)委会。全县有36万人。总面积为257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占70%,境内聚居着壮、汉、瑶等9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占97.8%。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33700。代码:451024。区号:0776。 德保秦属象郡,晋属兴古郡,唐为废冻州,宋建镇安峒,元为镇安路,明为镇安土府,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为镇安府,清乾隆四年(1739年)设天保附廓县,是清代广西18个府的治地之一。1951年8月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 德保县东部与田东县、天等县接壤,西部与靖西县相连,北面同田阳县、右江区毗邻。北回归线横穿本县足荣、那甲、巴头、敬德等乡镇。县人民政府设在城关镇,距离百色市政府129公里,是边境地区靖西、那坡县与百色右江河谷相连接的咽喉要道。
德保县秦属象郡。汉代属牂牁郡句町县地。晋属兴古郡。唐为废冻州(羁縻州)。宋建镇安峒。元至元十八年十月(1281年)建镇安州,二十九年六月改为镇安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镇安路改为镇安土府。府治设于小镇安厅(今那坡县)的感驮岩。次年(1369年),府治移建于废冻州(今德保县治)。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为镇安府。乾隆四年(1739年),镇安府添设附廓县,叫天保县。 民国元年,置府废县。次年废府复置天保县,并恢复道制,天保县属田南道。19年,广西省划为12个区, 天保县属第12区。21年6月,全省12个区并为6个区,天保县属第6区,区治在百色。 22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区治在天保 壮剧表演县,辖天保、恩隆、思林、奉议、向都、靖西、镇边、镇结8个县。23年3月民团区改为行政监督区,辖县不变。23年,拨出恩阳县的东凌、仁和、塘日、扶平、赖德、保宁6个乡,靖西县的渠洋、太和、魁圩3个乡,天保县的多敬、 凌怀、多浪3个乡,一共12个乡,24年在靖西、天保、恩阳、百色接界处成立敬德县(县治在多敬圩),属天保行政监督区。 1949年12月,敬德、天保两县先后解放,分别成立人民政府,均属龙州专区。1951年7月,改属百色专区。同年8月,敬德、天保合并为德保县,县治在原天保县城。隶属百色专区。2002年6月开始属百色市。
旅游景点有云山叠翠、鉴水潆洄、独秀擎天、响泉流韵,还有新辟的曲桥...[详细] |
靖西县 |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8个镇11个乡,总人口62.97万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壮族聚居的边境人口大县,沿边有152.5公里长的边境线,有龙邦一类口岸、岳圩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具有优越的沿边优势。 靖西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品有锰、硫铁、铝土、红锑、磷、重晶石等18个矿种,铝土矿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储量达25亿吨,是目前广西探明的特大型铝土矿床之一。锰矿藏量为2400万吨,硫铁矿546万吨,重晶石300万吨,锰和硫铁已开发并取得效益。水力资源总蕴藏量为1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5.76万千瓦,现已开发2.9万千瓦。土特产资源种类繁多,名特优产品主要有大果山楂、大香糯、大肉姜、大麻鸭、五趾蛤蚧、灶番、茴油、茶叶、金银花、田七、矮巴等,靖西端午节药市历史悠久,是靖西及周边市(县、区)最大的中草药交易平台,其影响力逐步扩大到桂西南乃至越南等东盟各国。靖西壮族传统刺绣工艺精湛,壮锦、绣球等刺绣工艺品制作精美,产品远销海内外,素有“绣球之乡”的美称。 靖西旅游景点众多,东有古龙山峡谷群、三叠岭瀑布、通灵大峡谷、同德岩画;西有照阳关、灵山、黑旗军遗址、侬智高南天国遗址;南有旧州风光、鹅泉景区、十二道门古炮台、抗美援越遗址、爱布瀑布群、大兴山水;北有渠洋湖、胡志明洞。县城周围有主山、宾山、大龙潭、鹅字碑、中山公园、排隆山风景区、太极洞、叫喊岩等等,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来,全县投资开发了十几个各具特色旅游项目。边境跨国游、田园风光游、抗美援越遗址游、名胜古迹正日益受到各方游客青睐。[展开阅读] |
乐业县 |
乐业,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东南麓,东北与河池市天峨、凤山两县相邻,东南依凌云县,西南与田林接壤,西北与贵州省的册亨、望谟、罗甸三县隔红水河相望。县城距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160公里,距百色市168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00公里,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370公里,是重庆、贵州经龙邦口岸(国家一类口岸)往东盟国家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 全县现辖4镇6乡,乡镇撤并后辖4镇4乡,有84个村民委(社区)108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30%,土山面积占70%,总人口15.7万,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占50%,汉族占48%,其他少数民族占2%。县人民政府驻同乐镇。 邮编:533200。代码:451028。区号:0776
乐业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相对湿度83%,极端高温34℃,极端低温-5.3℃。因其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16.3℃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天然空调"圣地,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旅游资源
丰富而独特,经过中、美、英、日、法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科考论证,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了28个天坑,其天坑数量和天坑分布密度世界绝无仅有。其中,在全世界13个超大型天坑中,分布在乐业的就有7个,因此乐业县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目前已正式批准为"国际岩溶与洞穴探险科考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 。乐业县还拥有世界上最雄伟最壮观的水上天然石拱桥--布柳河仙人桥、百朗岩溶森林大峡谷、马庄九龙山巨型天然佛像、丰富的溶洞奇观、可供探险科考的庞大的地下暗河系统。五台山原始映山红以及马庄母里屯亚母系民俗文化、把吉古老造纸术、火卖生态文化村、布柳河壮族风情、高山汉族唱灯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人文景观。同时,乐业还是革命老区,拥有保存完好的红七、红八军胜利会师的军部旧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已把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作为继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之后的广西旅游业发展新的一极来规划和开发,是广西旅游发展"十一五"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和开发的重点景区,乐业旅游业具...[详细] |
凌云县 |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澄碧河源头出自城北水源洞,省道S318、S206线过境。距百色市86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62千米。地理坐标在北纬24º05-24º38、东经106º23-106º56之间。东和凤山、巴马县接壤,南与右江区毗邻,西和田林县交界,北与乐业县相连。县境东西最大距离53.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8.8公里。县境总面积为20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040.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9.37%;水域面积12.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63%。辖泗城镇、下甲乡、伶站瑶族乡、朝里瑶族乡、沙里瑶族乡、逻楼镇、加尤镇、玉洪瑶族乡。居住着壮、汉瑶3个主体民族。2011年末人口19.56万,其中农村人口17.5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8‰。县内河流有泗水河、布柳河2条干流,11条支流,分属右江、红水河2大水系,总流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81亿立方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严寒,夏不酷暑,冬短夏长,秋高气爽,年平均日照1443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95.8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9℃~20.4℃;年平均降雨量1235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强烈,加上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山高谷深等因素,一年约有半年时间处于热带暖温气团控制之下,水气输送十分丰富,气流极易展开辐射。因此,凌云县成为广西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雨天为151天。同时,受喀斯特地貌和南亚热带季风气的影响,干湿分明,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冬春两季干燥少雨,干旱灾害频繁。
县境内山青水秀,四季如春,自然景观、人文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旅游景区、景点有水源洞、纳灵河谷AAA景区、茶山金字塔AAAA景区、泗城文庙AAA景区、天下第一壶、浩坤湖、乱岩珂、巴林农庄、生态农庄、金保蓝靛瑶寨风情园、弄福公路、岩流天坑天窗穿洞连环群、后龙天街、中山纪念堂、泗城文庙、石中山、云台寺等。 [展开阅读] |
百色特产 | 芒果、田七、香糯、德保蛤蚧雄睾酒、乐业核桃、靖西大果山楂、德保八角茴、田林八渡笋、西林水牛等 |
|
百色风光图片欣赏 | 更多图片 |
 |
澄碧湖水利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