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烽火角是广海城东三公里海滨的一座山头,山上建有烽火台,是古代点燃狼烟报警的地方。烽火角东山下,便是三夹海口-大隆河、斗山河、谭喾河汇合成的三夹河从此出海。三夹河两岸是广阔的冲积平原。这片海滩,潮来白茫茫,潮去结盐霜,有田不能耕,有水不能用。    一九五九年,数千民工经过一年时间的奋战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成了水闸和船闸。水闸长二百二十一米,有四十八个大闸孔,闸上有一座公路桥。船闸长二百六十多米,阔十米。水闸东面直到田头白霄的崩塌海滩上,拦筑了一条八公里多的海堤。     一九六四年,数以万计的军民开进了烽火角工地,他们开挖引河以及在旧河入海处堵口。经过两年的苦战,终于挖成了五公里长、两百多米阔、四米深的引河,并把原来的二百二十米阔的三夹河口堵住。从此,南海之滨,又多了一个巨大的鱼米仓。
   烽火角水闸是广东省内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自从建成烽火角水闸后,台山的25万亩低产农田变成高产农田,台山市也一跃而起变成广东省重点粮食基地。    在烽火角水闸东边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堵口的大水塘,市水利局退休工程师谭炳才说,堵口,顾名思义,这里原来是古代河道的出海口,河道改向后,这里才变成了水塘。    1959年,正是“大跃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的台山县委县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决定围海造田,建设烽火角水闸和周围的海堤。谭炳才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烽火角水闸建设队伍的。谭炳才介绍说,当时在水闸边的这片海滩潮水潮出潮入的,使大部分农田受浸,最多时水位达到1.7米,潮水随时随地出入,影响了25万亩农田。    由于原来的河道出海口地基太软,最后决定把烽火角水闸选择址定在现在的广海墟旁边的一个小山丘旁边。当时为什么在这里选址建设呢?谭炳才介绍说,因为这里有山依靠,一路都是石头底,一共48个闸孔,每个闸孔3.2米,另10个闸孔没石头底,就采取打桩方法,打木桩,后面10个孔是打木桩的,在这里建了水闸,就是万年不毁了。烽火角水闸配套工程还包括6公里的内外引河和8公里的海堤,工程浩大,仅靠地方力量远远不够。为了建成水闸,广东省拨款800万元用作建设经费,解放军部队也派来三个团支援工程建设。经过6年的施工,烽火角水闸终于在1965年顺利竣工。    烽火角水闸的建成,使大海涨潮不再倒灌农田,农田积水可顺利排涝。经过半个世纪,如今的烽火角水闸周围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粮食高产区;烽火角水闸内,是台山最大的渔船避风塘;烽火角水闸通道,是广海镇和斗山镇的重要通道。每天的车水马龙,带旺了烽火角水闸的人气,现在,烽火角水闸两边商铺、食肆林立,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小墟镇。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江门台山市广海镇峰火角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4378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江门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