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光孝寺位于市区梅峰东麓,简称梅峰寺,与南山广化寺、龟山福清寺、囊山慈寿寺并称为“莆阳四大丛林寺”。 梅峰原名梅子岗,山上广植梅树,宋初建有观音亭。李泮夫妇于亭中祈子生李富,即于元丰八年(1085)舍地百余亩扩亭为寺。崇宁二年(1103),徽宗赐额“梅林佛国”,次年赐名崇宁禅寺,政和元年(1111)敕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改名报恩光孝寺,十二年更改为梅峰光孝寺,沿用至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寺毁于倭患,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几座。1979年以来,在侨僧支持下,梅峰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使得这座“城中山林”更加气派。 该寺座西朝东,金碧辉煌。赵朴初题写寺名的山门石牌坊临街而筑,高大壮美。进入山门,沿254米长的中轴线拾级而上,依次为天王殿、瞻拜亭、大雄宝殿、法堂兼藏经阁、大悲殿。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的后檐角各有一对宋代瓜楞柱;明代建的瞻拜亭两侧,新建的3层钟鼓楼飞檐翘角、凌空欲飞。两廊还有配殿堂舍十余座,与主体建筑物连成一片,错落有致。 梅峰寺原有一口宋绍兴年间由名匠蔡通铸造的铜钟。这里有一则民间故事:钟挂上后,老和尚要北上,临行前嘱咐小和尚,要等一天后才能敲钟。可小和尚性急,刚过半天就敲钟,老和尚刚走到江口桥北福清县境的翁山脚下,听到钟声只好折回。后来老和尚闻钟的地方就被命名为“钟前村”。清光绪十三年(1887),驻在钟楼上的楚军不慎失火,楼钟俱毁。现在的铜钟,是民国初年仿宋钟模式重新铸造的。钟高164厘米,外径104厘米,唇厚5厘米,重约1500公斤,钟身铭刻《大悲咒》和《钟咒》。后钟虽不如前钟神奇,但也很动听。每当晨曦初露,浑厚绵延的钟声从寺中频频传出,唤醒了这座千年古城,既使人赏心悦耳,又催人披衣奋起。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莆田市梅峰东麓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932 . 今天 1 |
景区地图指示 |  梅峰光孝寺 梅峰光孝寺
莆田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莆田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