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二十多公里的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墙外。1965年文物调查发现,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对遗址的冶炼区发掘1700平方米,在发掘范围内,发现炼铁炉炉基两座、炉底积铁十余块,最大的重约23吨、矿土堆约60立方米、水井一眼、水池一处、四角柱坑、烘范炉十三座、船形坑一个等遗迹,出土铁器318件、陶器380余件、石器8件。
   两座炼铁炉炉基东西并列,间隔14.5米,炉基深3米,炉基下部和炉前工作面相连,平面呈“凸”字形;炉缸呈椭圆形,面积8.5平方米,炉壁厚1米,残高0.54米;炉前工作面面积24平方米;炉壁、炉基、炉前工作面用掺石粉、炭末的黑褐色耐火土夯筑建成。围绕两座炉基四周有水井、水池、矿石加工场、木柱高架、烘范炉、船形坑、鼓风管及煤渣堆积,遗迹的分布显示出以炼铁炉为中心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冶炼系统,而且已经使用煤饼做燃料,用于预热鼓风。    出土铁器318件,其中犁、犁铧、铲、锛、攫、锸等农具206件,均为铸制,此外还有齿轮、矛、凿等产品,说明遗址的产品以农具为主,十余件铁器上有“河一”铭文。
   出土陶器中有众多的铸造铁范用的陶模、典型的犁模、犁铧模、铲模、六角承模等,都分为上内模、上外模、下内模、下外模和范芯上、下模六种类型,一般在上内模上阴刻“河一”铭文。
   考古发掘表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是汉代国家治铁专营时期河南郡第一冶铁作坊,出土铁器经过部分金相检测,有灰口铁、白口铁、麻口铁、铸铁脱碳钢、古代球墨铸铁等,反映了我国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冶铁遗址,在我国和世界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1981年,国际“古代冶金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各国代表专程到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参观;1984年,郑州市政府批准成立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保护管理所,隶属郑州市文化局;1986年,河南省政府公布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有关部门投资22万元,对遗址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10月对外开放。同时,因为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在世界冶金学术史的重要地位,第二届国际“金属早期生产及应用”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瑞典、意大利、日本、印度、泰国等国家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和出土文物,他们一致认为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所展现的灿烂的冶金文明不只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1999年,郑州市文化局投资上百万元,对遗址馆舍进行了具有遗址特色的建造和维护。 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2782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郑州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