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的开封城是在春秋仪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名字却来源于朱仙镇以东的启封城,那么两城三地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现在的开封以南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湖泊----蓬池,大湖南北有两座城市隔湖相望。在今开封位置的叫仪邑,朱仙镇以东的叫启封。启封城始建于春秋郑国的庄公时期,郑庄公为奖励大将邴筑造新城的功绩,以“邴”来命名新城。又因此地原为夏启王所封封父国之故地,所以又被命名曰“启封”。启封城在当时是个比一般国都还长100丈的大城,城建规模大于仪邑,只是后来梁惠王迁都仪邑,才奠定了大梁的中心地位。战国时期启封先属韩国后归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于此地设置“启封县”,启封城为县治所在。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元年,为避刘启讳,将“启封县”改称为“开封县”。自秦汉以来,大梁(仪邑)启封两城并立,势力相当,启封还一度成为开封郡治之地,地位曾经高于衰落了的大梁。严格意义上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应该是陈留,而不是大梁。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大梁地位骤升,成为汴州的州治之地。启封则由于战争和水患等等原因,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后梁时干脆将汴州改称为开封,确立了开封中原乃至中国的首府(首都)地位。后来开封的名称就基本上延续了下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封之名与当今开封城才真正实现了名地相符,两相合一。中唐以来,启(开)封城却在此后日渐衰萎,到北宋初期已是残破不堪,后人称其为“南开封”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路经此地心生感慨,遂赋《过开封故城》诗一首云:“荒城临残日,鸡犬三四家。岂复古阡陌,但问新桑麻。颓垣下多穴,所窟狐与蛇。汉兵坠铜镞,青血为土花。”明显此时的启封城已经沦为一个一般的村落,但是他的西方不远处的一个村落却在冉冉上升,并于后来取代了启封,这个新星就是朱仙镇。
   朱仙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陶唐氏尧帝时期。传说帝尧十子,“朱”为嫡长子。后来尧帝禅位于舜,封朱于丹水(古汴水),故又称其为丹朱。据考证朱的封地和后人大致分布在仙人庄、朱仙镇、大李庄一带。战国时期,帮助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屠夫朱亥,传说是丹朱的后裔。救赵后朱亥又舍身替信陵君出使秦国,被囚禁。朱亥不愿为秦国效力,扼喉而亡,以死来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据说,朱亥的遗体被运回魏国大梁后,墓葬在朱仙镇一带,俗称“屠儿墓”。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相...[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开封市开封县。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1545 . 今天 1 |
景区地图指示 |  开封县朱仙古镇 开封县朱仙古镇
开封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开封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