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广场位于广州旧城中心轴线与滨江景观带的交点,建于1953年,是广州目前唯一的滨江广场。它曾充当海珠桥被炸与重修、解放军进城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角色,其附近有泰康路、高第街、一德路等传统商业街区。但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珠海丹心”的风采荡然无存。由于地铁二号线与六号线在此交汇,市政府决定对海珠广场进行改造。据介绍,总面积4.14公面的广场南侧将创造面对江面的开阔空间,使在广场上的人群能领略珠江美景,广场草坪上点缀着大树,绿化率将达60%;西广场将结合地铁上盖设半下沉广场,并从海珠桥下穿过,广场东西两侧被海珠桥分割的状况将会改变,届时游人可从下沉广场自由穿越海珠桥下。设计还保留了广场“心”形外轮廓、解放军雕塑,同时在半下沉广场的侧壁设“珠海丹心”主题雕塑;并结合地铁建设,在圆形半下沉广场的中心利用半球状玻璃穹窿作为地铁上落口上盖,旁有环形水幕,隐喻“江畔明珠”的城市新景观。
   广场内绿草如茵,植有棕榈、红棉等乔木,整个广场富有亚热带特色。1959年,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时的形象,肩挎小米袋,一手紧握步枪,一手捧着鲜花,微笑着凝视远方。像座刻有叶剑英的题词“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解放纪念”。
   1962年,海珠广场和广州解放纪念像以“珠海丹心”被评为羊城新八景。设计者:林克明,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回国后为广州城市建筑设计立下汗马功劳。从海珠桥起,沿海珠广场、广州市政府、中山纪念堂一直到中山纪念碑,这条长达12公里,贯穿南北的广州中轴线,是广州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有赖于林克明的直言与独特的设计眼光。广州市政府是林克明的另一扛鼎之作,其建筑风格、造型方式都是在“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下进行的。中山文献馆是林克明回广州后首个负责设计的项目,也是他第一次运用传统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的尝试。 |
广州解放纪念雕像 | 虚拟现实 | 广州解放纪念雕像为纪念广州解放十周年,原像作者尹积昌于1959年塑造。“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拟在些处建毛泽东塑像,现雕像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都潘鹤、梁明诚,主体是一解放军战士,像高11.5米,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雕像与高3.6米、边长4.3米的方座连成一体,犹如一块巨石雕成的印章,钤在广州大地上。
像座正面是解放后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广州市沿江中路海珠桥北端。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2807 . 今天 1 |
海珠广场旅游交通地图 (点击地图看详细大图) |  公园前 动物园 纪念堂 烈士陵园■广东科学馆 解放北路 文德路 北京路 文化公园 石室圣心大教堂中山六路 惠福西路 ■五仙观 大佛古寺惠福东路 小北路 仓边路 ■农讲所 人民公园 东山湖公园 烈士陵园 光孝寺一德路 解放桥 海珠桥 江湾桥 海印桥 ■孙中山大元帅府 城隍庙人民北路 人民桥 康王中路 越秀南汽车客运站中山七路 ■西门瓮城遗址 越秀南路 宝岗大道 江南大道北 滨江西路 同福中路 海幢寺■海珠广场 ■沙基惨案纪念碑 ■洲头咀反租地抗英斗争纪念雕塑 ■春园 ■怀圣寺(光塔) ■广州发展公园 ■广东华侨博物馆 上九路 ■团一大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 ■鲁迅纪念园 ■药洲遗址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广州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