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宋窑 位于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古遗址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至今笔架山脚一带的群众,仍称该地为“ 百窑村”。 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 广东陶瓷之都”。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碗、盒、盏、灯、炉、杯、壶、盂、豆、釜、洗、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釉质晶莹润泽、如银似玉,多数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新西兰学者艾黎在参现了潮州古瓷器展品后,兴奋地说,“ 我在国外看到好多古瓷器,原来它的老家就在这里!”笔架山宋窑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自1953年起,广东省博物馆及潮州文化工作者,配合基建工程多次对宋窑遣址进行考古发掘,失后清理了11窑遗址,其中既有阶级型龙窑,还有斜坡式龙窑。最长的十号窑残长78米,宽约3米,除窑头及火膛被毁外,窑壁、窑尾、隔火墙、阶级隔梁等均保存完好,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瓷器,其中有被列为一级藏品的“ 麻姑进酒”、有小洋人和哈叭狗等玩具,还有饰以八字胡的观音佛像。而最宝贵的是在几个释迎牟尼佛像座上刻有“ 治平”、“ 熙宁”等年号及“ 水东中窑甲”、“ 匠人周明”等匠工姓名的铭文。 笔架山宋窑遗址,是我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对研究我国南方瓷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近代,潮州陶瓷生产基地已移在枫溪、古巷、凤塘一带,以及饶平的三饶、九村等山区腹地。潮州陶瓷尤以工艺美术瓷著称,具有“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馨’的赞誉。在彩绘工艺上也推陈出新.形成了创意高雅、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填彩堆金,素淡金
碧,各赋其神的潮州风格。从笔架山宋代“ 百窑村”,到枫溪陶瓷业的再度崛起,折射出潮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及陶瓷文化的灿烂光辉。
   有关笔架山宋窑的传说故事:
相传宋代百窑村里有个祖传的烧火师傅,姓徐名旺,烧窑看火技艺炉火纯青,先重聘于人看火候,后来他渐渐有了积蓄,便自己建了一座窑。新窑点火时,只见窖内五光十色冲天起,笔架山方圆几里,祥云不散。村人纷纷向徐旺庆贺,说这是吉祥之兆。谁知有好彩头而没有好结局,到开窑那天,打开窑一看,一窑瓷器全部...[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389 . 今天 1 |
景区地图指示 |  宋窑遗址 宋窑遗址
潮州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潮州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