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本名“福陵”,在沈阳城东二十五里。“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万年吉地”。天聪三年(1629年)始建,崇德元年(1636年)封陵号曰福陵,顺治八年定陵山曰“天柱山”。康熙时期进行过改建、增建。陵园面积东西达二十五里。前有浑河,后有兴隆岭。陵寝南北狭长,后高前低。其布局分为三部分:
正红门外区 此区最南端立有两甬五种文体下马石碑,下马碑往北原有“津墙”一道,以防止浑河河水倒灌侵入陵园。再北,有东西大道,大道两端各立有一座石牌坊。石坊四柱三司三楼,坊额上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石坊以北有些表柱及石狮各一对。
神道区 此区从正红门至方城。正红门是一座三间陵门,正红门两侧是袖壁及风水红墙,红墙周长五百八十丈,南面高九尺九寸,东西北三面高七尺八寸,东西两侧各有红门一座,门外有石下马碑。正红门内正中为神道,神道两侧立有擎天柱,石驼、石马、石虎、石狮、华表柱。再北为“神桥”二座,与神桥毗连的是“一百单八磴”,这是造陵者为解决陵寝布局后高前低巧妙运用的台阶做法,并将台阶的数目定为一百零八,以附会三十六天罡及七十二地煞星。由一百单八磴拾级而上是一片开阔地,神道正中是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两侧有茶膳房、果房、涤器房、省牲亭、齐班房。
方城、宝城区 方城高一丈五尺六寸,四周长一百一十三丈八尺四寸,垛口高五尺,四角各有角楼。方城正门名隆恩门,上有“五凤楼”,楼为三层,三滴水势,高敞壮丽。方城正中为隆恩殿。隆恩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及配楼,其西南有焚帛亭。隆恩殿后是二柱门及石祭台,石祭台后有大明楼,楼内立有“圣号碑”。大明楼之后足月牙城,城高一丈六尺五寸,周长二十三丈四尺七寸,正中有琉璃照壁。月牙城北是宝城,宝顶。宝城高一丈七尺一寸,周长五十九丈五尺,宝顶高二丈,周长三十三丈。宝顶之内是陵寝“心脏”——地宫。清太祖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以及殉葬之大妃乌喇纳拉氏和二庶妃均长眠于此。 除此之外,在陵寝之西原有寿康妃园寝,内葬寿康妃博尔济吉特氏、安布福晋及绰奇德和母,此墓早巳不存。
在清代,福陵每年举行大小祭祀三十余次,如,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奉行大祭,每年八月十一日、九月二十七日举行太祖、孝慈高皇后“忌辰”大祭。每月朔望日举行小祭。凡遇国家庆典举行告祭。皇帝东巡则举行展谒礼和大飨礼。例如,康熙、乾隆...[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沈阳市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30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2048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沈阳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