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项人也,字羽"。下相县,为秦汉时建置,后经历朝代更迭,屡易其名,至唐代宗时由宿豫改称宿迁。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身材伟岸,膂力过人,相传双手能举起千斤大鼎。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是农民起义军中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人物。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他力举义旗,大破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威风不可一世。但在与刘邦楚汉相互争战中失败,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 项羽死后,刘邦筑墓地把他安葬在河南河阳县谷城西面。在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项王自刎地方),建有项王庙。刘邦和项羽,虽一成一败,但成败不足以论英雄。对于项羽悲壮短暂的一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歌颂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充分肯定项羽的功绩,说项羽:"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在战场上勇猛异常,"嗔目叱之,"敌"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而平时却"见人恭敬慈爱","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饮"。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 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有僧人照管。历史悠悠,历经沧桑,至清初坊毁庙圮,僧人他去,仅剩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现在重发的树干已很庞大,须三、四个人方可合抱。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当地群众传说,立碑处即为项羽出生地。项家的门是向西的,因之石碑也面向西。 1931年,国民党西北军张华棠师长率部住宿,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倡导复修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藉以维护古迹。1935年,宿迁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商董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集史册中项...[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宿迁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1642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宿迁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