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景山坐落在沱江之源——湔江南岸,为龙门山余脉,相对高度不大,但是山峦迭翠,风光秀丽,自古就是“灵秀独钟”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岳岱宗”之称。汉时即为道家先哲静修炼丹处,佛教东渐后又为佛道共处之山,寺观特盛。“崇峦架殿,叠嶂营楼,鹤林圣迹,龙泉佛影”,就是其真实写照。然而,令古今名人向往,留恋的还是丹景山的牡丹。 丹景山自古就是著名的牡丹观赏地,肇源无端,唐时即盛,历五代至宋大盛。洛阳沦陷于金,丹景山为全国唯一著名牡丹观赏基地,但绝非仅因治、曹陷落而彰名,最主要的是丹景牡丹盛开于山野崖间,花叶倒垂,极具野趣而闻名遐迩。 据史文典籍记载:初唐四杰之首王勃遭贬入,应故友九陇县令柳太易之邀游丹景山,留下了传颂千古的〈益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对丹景山恣意描绘,大加赞赏:“丹溪漏月,碧洞栖烟。叶蹬三休,花严四密。”这即是对悬崖牡丹的真实写照。元宣年间,诗圣杜甫流寓成都,应挚友著名诗人彭州刺史高适邀请,游丹景山赏牡丹,面对如霞国色,花海倘佯,远观近玩,诗兴大发,写了著名的牡丹诗《花底》:“紫萼扶新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介车。深知颜色好,莫作委泥沙。”用古代美男子潘安、卫介做比喻衬丹景牡丹的美丽动人,尾联表达了诗圣珍爱丹景牡丹的惜花情结。 五代前蜀皇帝王衍奉徐氏太后、太妃游览丹景山,其势“绵锈披山谷,金紫塞林峦,繁盛古今无比”,饱览丹景风物后吟诗唱和:“云坡分景象,黛锁显楼台……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碧烟红雾扑人衣,宿露苍苔石径危……好把身心清静臼,角冠霞披事希夷”。丹景山水风光,牡丹花色竟使人迷恋不返。 入宋,历任成都四路置刺使对丹景牡丹情有独钟,每值花时,派专人快马送到成都,置于著名的园林——西园花槛,夜宴观赏,留下了不少咏赞牡丹的诗篇。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尤爱丹景牡丹,专程到丹景山考察,写下了弥足珍贵的《天彭牡丹谱》。晚年居浙江,距蜀遥遥仍对其魂牵梦绕。 元初,赵宋遗臣著名音乐家汪元亮慕名入川赴丹景山赏牡月,但到时已错过花期,仅空闻花时万人空巷的盛况,借景抒发故宫离黍的亡国悲情。明朝时新都人,正德状元杨慎三游丹景山,挥毫赋诗描写丹景胜境,翠微中的“连层蓝若”可与梁时的同泰寺相比,钟声佛唱,四时谷响,悠悠远扬;丹溪绿水流倘若歌,牡丹坪上盛开的牡丹有如满天的彩霞,诗人携酒怀诗,面对流瀑彩虹,连...[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晋城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晋城 湔江南岸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2730 . 今天 2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晋城论坛]
|
|
|